按摩推拿

細數正骨推拿3個誤區

白領長期低頭伏案工作, 特別容易引起肌肉過度疲勞, 頸椎失穩, 造成小關節錯位, 繼而引發腰酸背痛、手臂麻木、頭暈目眩等症狀。 遇到這種情況, 大部分人會去休閒場所, 讓保健師按摩按摩, 緩解疼痛和不適。

專家說, 正骨推拿療法可以治療頸椎病, 特別是對關節錯位, 椎體輕度骨質增生、椎間失穩等情況有效。 但在做推拿之前, 必須先要排除比如脊柱腫瘤、結核、骨折、脫位及類風濕、痛風等病症。 這些疾病不能隨便推拿, 被稱為“推拿之禁忌”。

誤區一:頸椎病等疾病也可以做推拿。

儘管頸椎病非常普遍, 但作為康復科醫生來說, 對病情一定是需要細心分析, 通常問診、觸診之後, 還要再結合包括X光片(有需要時, 可做CT或MR檢查), 最後作出準確定位。 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誤診誤治。

誤區二:抽空去做個按摩, 左扳右扳三五分鐘搞定。

“正骨推拿跟下水游泳一樣, 需要先熱身。 沒有可能患者一上來就給他做手法復位。 ”專家說, “通常正骨推拿的復位要分四步走, 最先應該考慮肌肉的放鬆。 ”

在復位的時候, 一定先放鬆痙攣的肌肉群。 特別是在復位的過程中, 遇到某些肌肉緊張, 要用放鬆肌肉的手法, 比如痛點按摩,

揉、擦、捏等軟組織充分放鬆, 然後才將患者頸椎調整到有利於關節復位的姿勢, 或轉動頸椎將其“搖正”, 或側屈頸椎將其“扳正”, 正骨過程中, 一定是“動中求正”。

如果上來就是左扳右扳, 急於求成, 萬一判錯方向, 粗暴復位, 很容易發生意外損傷而加重病情。

誤區三:給頸椎關節復位時, 一定要聽到關節“咯咯”作響, 才算放心。

無論休閒還是康復, 很多人在做推拿按摩時都對“咯得”聲音上癮。 不聽到關節活動時的“咯咯”聲, 就覺得自己錯位的關節還沒復位。

專家說, 其實, 我們在做頸椎關節的手法復位時, 一般是將患者的頭部轉到最大角度時, 稍加有限度的“閃動力”(突然加力), 就可使錯位的關節復位, 在操作中有時可聽到關節復位的彈響“咯咯”聲。

溫馨提示:並不是每一次復位都一定有關節“咯咯”作響, 並不盲目追求這一響聲。 同時專家表示, 青壯年患者可以用輕巧的“閃動力”復位, 青少年和老年人則不宜用“閃動力”, 而是將復位的動作反復做2-3次, 緩慢復位, 在緩慢復位過程中,

可能就沒有這個關節彈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