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倒走也可以防治腰肌勞損

文章導讀

很多人把倒走鍛煉視為“有悖常理”的鍛煉方式, 不過這樣的鍛煉方式, 如今已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我們可以發現, 清晨或黃昏的公園裡, 有很多倒走的身影, 而這部分人群大多都是中老年人;究竟倒走鍛煉對人體有哪些好處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朝前走練屈肌, 倒著走練伸肌

從運動訓練學角度來看, 倒走和正常行走有著截然不同的鍛煉效果。 我們朝前走的時候, 以使身體向前屈曲的肌肉群用力為主, 包括腹部肌群、髂腰肌、股四頭肌等;而使身體後伸的肌肉群, 包括腰背肌、臀大肌、股二頭肌等作為輔助,

只起到平衡和維持姿勢的效果。 朝前走時間長了, 屈肌群得到的鍛煉多於伸肌群, 就容易出現腰背痛、臀部酸、大腿後側肌肉酸痛等症狀, 進一步加重就會變成腰肌勞損。

倒走的時候, 剛好相反, 身體略向後仰, 骨盆向後略微傾斜。 每邁出一步, 都是由腰背肌、臀大肌先收縮發力, 而身體前側的肌肉群成為對抗平衡的肌群。 這樣一來, 身體背側主管後伸的肌肉群得到鍛煉, 能有效防治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

倒走要保護足、膝、頸

但是, 從運動醫學的視角來看, 倒走比正向行走難度明顯加大, 進行倒走練習時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以防出現意外。

從步態上來說, 我們正常行走的時候, 足跟先著地, 然後過渡到足底、前足,

最後足趾抬離地面。 而倒走的時候, 向後邁步, 足趾先接觸地面, 然後前足著地支撐, 接著過渡到足底、足跟, 最後足跟抬起。 這樣和正常行走不同的是, 足趾和前足受到地面的衝擊較大, 因此對於足部第一蹠趾關節有炎症和外翻(俗稱大骨拐)以及扁平足、足弓塌陷的朋友, 倒走的時候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需要謹慎選擇。

從行走時膝關節的形態來看, 正常行走時, 膝關節保持略微屈曲的狀態, 沒有完全伸直, 腳落地的時候, 膝關節受到的衝擊得到了緩衝。 而倒走的時候, 為了保持身體平衡, 向後邁步時, 膝關節常常不自主地伸直支撐, 這樣對膝關節產生的衝擊較大。 對於膝關節骨質增生、膝關節炎和有關節陳舊損傷的朋友,

會加重膝關節疼痛。

從身體平衡能力來說, 倒走是一種異常狀態的運動, 需要較強的平衡能力和身體協調性。 運動協調性不佳的人, 由於倒走時看不到後方的路, 沒有視覺的支援, 更容易出現身體失衡。 輕者左右搖擺, 行走不穩, 重者可能會摔倒。 有的人倒走過程中不斷地回頭看路, 頸椎扭轉過大, 還有可能誘發頸椎病, 出現脖子疼痛、眩暈, 甚至猝然摔倒。

老人倒走, 雙手扶腰

目前倒走鍛煉法流行於中老年健身愛好者中, 中老年人反應不如青年人靈敏, 所以注意平衡、防止摔倒顯得尤為重要。

建議老人進行倒走鍛煉的時候, 先做好熱身, 把膝關節、踝關節和足部活動開;倒走時要選擇平整的路面, 且周圍人比較少的環境;行走的時候雙手先從後方扶住腰部,

保持平衡, 待平衡能力增強之後再改為雙臂自然擺動;最好採用正走和倒走結合的方式, 使身體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鍛煉。

溫馨提示:不管是哪個年齡層的人, 在進行倒走鍛煉時都要注意安全, 最好是兩個人搭檔, 一個人倒走另一個人則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