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夏至節氣里怎樣養生

中醫對時辰節氣非常重視, 因為不同節氣時辰和陰陽五行相關很大, 而中醫治病, 又講陰陽五行, 因此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里也是中醫養生的關鍵一環。

夏至日, 太陽到達黃經90度。 夏至時,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 此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南移。 那么在夏至如何養生呢?

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標志著盛夏就要來臨, 我國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 太陽角度最高, 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俗話說“熱在三伏”, 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 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 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攝氏度左右。

夏至, 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 古時夏至日, 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

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 從中醫理論講, 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 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 注意保護陽氣, 著眼于一個“長”字。

在農歷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即進入伏天。 此時天氣炎熱, 人們食欲不振, 開始消瘦, 即“苦夏”。

精神養生:

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 認為夏季炎熱, “更宜調息靜心, 常如冰雪在心, 炎熱亦于吾心少減, 不可以熱為熱, 更生熱矣。 ”即“心靜自然涼”, 這里所說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

起居養生:

起居調養, 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 宜晚睡早起。 合理安排午休時間, 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 另外, 夏日炎熱, 腠理開泄, 易受風寒濕邪侵襲, 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 有空調的房間,

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 更不宜夜晚露宿。

運動養生:

運動調養也是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 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 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 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 若運動過激, 可導致大汗淋漓, 汗泄太多, 不但傷陰氣, 也宜損陽氣。

在運動土豆程中, 出汗過多時, 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 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 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 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飲食養生:

飲食調養, 有夏時心火當令, 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之說(五行的觀點), 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

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系,

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 出汗多, 則鹽分損失也多, 若心肌缺鹽, 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 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 以固表, 多食咸味以補心。

夏季氣候炎熱, 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 因此, 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 不可過食熱性食物, 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 不可過食, 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 以免化熱生風, 激發疔瘡之疾。

夏至那天以后, 天氣會反復無常, 就像俗語說的“六月的天娃娃的臉說變就變”。 這主要是由于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 空氣對流旺盛, 非常易形成驟來疾去的雷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