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6月6日中國房顫日 馬長生指出房顫治療有三大對策

心血管疾病在我國中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 常見心血疾病有高血壓、冠心病, 心律失常等。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 簡稱房顫, 主要表現為心房正常收縮功能喪失, 心跳不規則。

心房顫動可以使患者比普通人罹患卒中的風險增加5倍, 心力衰竭的風險增加3倍, 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2倍, 癡呆的風險增加2倍, 死亡風險增加40-90%……房顫還會降低患者生活品質, 對社會和個人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 並且, 由房顫引發的腦卒中(俗稱中風)還具有高致殘、致死率的特點。 目前治療房顫的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

其中非藥物治療的代表技術是射頻消融手術。

2017年6月6日, 適逢第五個“中國房顫日”到來之際, 由健康時報和強生醫療聯合舉辦的“愛由心生——關注房顫, 及時就診”房顫公益大講堂中, 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馬長生教授為現場聽眾詳細講解了有關房顫的科普知識。

“房顫治療有三大對策:第一, ‘長久之策’, 是指預防房顫相關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併發症;第二, ‘治標之策‘, 是指可以通過控制房顫發作時的快速心室率, 從而改善生活品質;第三, ‘治本之策’, 是指可以轉複房顫心律, 使之恢復並且長期維持正常竇性心律。 ”安貞醫院心臟病中心馬長生主任明確指出。

導管射頻消融術是目前國內外較為認可的治療房顫的手術,

它是一種微創手術, 是目前根治房顫並減少血栓栓塞風險的首選方式。 越來越多的房顫治療研究證明, 通過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可以減少卒中、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後。 當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時, 或具有明顯的症狀影響生活品質時, 導管射頻消融術是首選。 房顫患者的病程是會進展的, 對於陣發性房顫來說, 如果發作時間間隔逐漸縮短、發作持續時間逐漸延長, 說明疾病開始向持續性房顫發展了, 可以選擇儘早手術治療;對於已經發展為持續性房顫的患者來說, 更應積極採取手術治療, 預防併發症, 改善預後。

馬主任列舉了一些病例:一位患者45歲, 前後服用過19種藥物,

但是房顫症狀沒有得到緩解, 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另外一位患者在91歲高齡時, 因為不忍房顫帶來的痛苦, 決定冒著高齡風險接受導管射頻消融術, 目前效果不錯, 生活品質得到了明顯改善。

馬主任說:“16年裡, 在安貞醫院房顫中心總共做過11805例次房顫導管射頻消融手術, 其中有9例即便是在很危險的情況下進行了開胸手術, 最後都康復出院, 導管射頻消融技術是較為成熟、安全的治療房顫的方式。 目前, 房顫治療趨勢越發積極, 而不只限於吃藥忍耐了。 “

對於有些患者擔心的手術後是否會復發、會不會一直都治不好、年紀大了還能不能做手術等情況, 馬主任表示, 其實這類情況發生率極低, 因為每個患者的病情有所不同,

如果等到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已經出現了心衰、卒中等情況), 手術治癒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對此, 專家建議患者一定要樹立信心, 根據自身情況與醫生進行充分溝通, 條件允許的還是要儘早接受手術治療, 以提高治癒率。

此外, 房顫的預防工作很重要。 馬主任呼籲全社會應提升 ”健康促進“意識, 即所有正常的、健康的人群, 包括中老年人、青年人, 都應多學習, 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 這包括戒煙、限酒、加強鍛煉、控制體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