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養生

慈禧精於藥膳調理 勤于按摩保健

慈禧(1835年~1908年), 清咸豐帝之妃, 同治、光緒兩朝實際最高統治者, 清朝“無冕女皇”, 生前, 外人有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那拉太后”、“西太后”等稱之者。

慈禧由同治皇帝封為太后, 先後三次垂簾聽政。 當時人的平均壽命是不超過50歲, 而慈禧太后不但活到74歲, 而且始終保持年輕人的體態, 是內外兼補、醫食同用的方法使她得以長壽。

精於藥膳調理

慈禧能得以長壽, 與她長期服用藥膳有很大關係。 慈禧太后經常服用一些用補益藥加工製成的膏劑或丸劑, 如養心延齡膏、保元益壽丹等, 菊花延齡膏是慈禧一生中最喜愛、最常用的藥膳, 特別是到了老年, 成了每天不可缺少的膳食。 在《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一書中所選用的13個內服方中, 使用的藥物有75%以上是毒副作用小、能扶正祛邪、輕身益氣和延緩衰老的藥物。 在慈禧服用的藥方中, 使用最多的是茯苓、白術、當歸、白芍、砂仁等幾種中藥。

此外, 慈禧太后還經常外用長壽補益藥, 如將藥物製成膏藥外敷, 循經取穴貼敷肚臍和腰部, 達到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抗寒能力的目的。 她的內外兼補、醫食同用的用藥方法對今天的養生保健也很有啟迪。

勤于按摩保健

慈禧的長壽也與大太監李蓮英精通按摩有很大關係。 李蓮英善於花言巧語、阿諛奉承, 他早年在學習按摩養生術時得到名師指點, 後經潛心鑽研, 使他的按摩養生術在清宮大有用場, 頗得慈禧太后的歡心。

按摩, 就是在人體一定的穴位上, 運用推、拿、揉、壓、搓、扣、打、gun(扌袞)、扳、捏、踩等方法, 達到舒筋健體、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養生目的。 按摩能舒通氣血、通筋活絡、調節神經系統功能,

促進血液、淋巴液迴圈, 增強抗病力, 祛瘀化滯, 緩解疼痛, 調整人體機能, 改善新陳代謝, 消除疲勞, 促進睡眠, 抗衰老。 常年堅持必然會祛病健身, 延緩衰老。

興趣愛好廣泛

慈禧愛好廣泛。 她是一位書法愛好者。 今天, 我們仍可以在頤和園仁壽殿的左右壁上,

看到她所寫的高約一丈、寬近五尺的“壽”字大立軸;2001年11月24日的《北京日報》第3版登載了她60歲時賜給兩廣水師提督鄭紹金的手書大“壽”字, 儘管她的字比不上書法家, 但對一位皇太后來講, 已經算是不易了。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她能寫出那樣的字, 確系功力不淺, 這也是她多年堅持習練的結果。

慈禧還很會自找樂趣, 她特別愛看京戲。 頤和園的仁壽殿之北, 存一組戲園建築, 即德和園、頤樂殿, 都是慈禧看戲之處。 戲樓翹角重簷三層, 高達21米, 雕樑畫棟, 十分豪華。 三層舞臺之間, 均有天地井通連, 底層又有水井、水池, 可設置水法佈景, 表演各種戲舞。 據說, 慈禧精通戲典, 有一定的文字能力, 親自改過的京戲唱本就有100多出。 當時, 宮中太監多達5000多人,

有人要想見到這位“老佛爺”也不易, 想得到她的賞識則更難。 而他們若會唱京戲, 便有了接觸慈禧的機會。 如果唱腔出眾, 表演超群, 說不定有一日還會飛黃騰達。 慈禧最喜歡的“小德張”張蘭德, 便是靠著自己出色的戲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太監, 一躍升為總管太監的。

慈禧通過習練書法、觀賞京戲, 使身體、精神都不斷得到調養, 自然有益於她的健康。

注重形體鍛煉

慈禧除按摩保健外, 深信呂不韋提出的“流水不腐, 戶樞不蠹”的保健名言, 注意形體鍛煉。 她每天清晨起床後, 總要習練一遍“八段錦”。

所謂八段錦, 是我國古代一種傳統的醫療保健功法,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健身體操。 因有八節運動, 故稱作“八段錦”, 分為坐式和站式,

慈禧常練的是站式八段錦。 通過“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 調理脾胃須單舉, 五勞七傷往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 兩手攀足固腎腰, 攢拳怒目增氣力, 背後七顛百病消”八項動作, 起到全面的健身作用。

此外, 慈禧還喜歡散步、栽植花草、坐遊艇、下棋和裝扮觀音菩薩命人拍攝等等。 這均屬娛樂性活動, 都有益於她的形體鍛煉。 再加上她格外重視養顏護髮, 每天晚上臨睡前都以蛋清敷面, 清早起來又用美容白雪膜, 梳頭前後還施以特製的香發散, 使她的面部防皺、增白, 頭髮不白、不落。 所以, 至老還保持著年輕人的體態和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