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掌握如何煎藥加水充分發揮藥性

導語:隨著社會群眾跟政府對中醫的重視, 人們對中醫養生也是更加的喜愛。 雖然現在社會的各項設施都很發達, 因為我們各種各樣的原因養成了什么都可以讓別人代勞的習慣, 比如做飯、家務, 包括一些年輕人不喜歡把家里弄得有不好聞的味道, 因此醫院有提供煎藥的服務。 但是畢竟實在外面煎藥, 跟我們自己親自操作的還是有差別。 因此我們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應該自己來煎藥, 但是煎藥是加水應該如何控制呢?

煎中藥決不能加熱水。 同理, 煎中藥前應將藥物浸泡一段時間, 使水能滲透到藥物的內部組織,

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但切不可用熱水, 只能用冷水。

中藥湯劑以水為溶媒, 加水量的多少, 應以藥物的性能、體積、吸水量及所需的治療藥量等為依據而定。 若加水量過多, 藥物濃度過低, 藥汁太多, 則療效受影響;加水過少, 不僅難以煎出藥物的有效成分,

還容易煎焦, 既浪費, 又可引起相反的效果。 今薦介3種加水方法, 供擇用。

1.傳統加水法:將中藥置于砂鍋內, 用手將藥攤平, 然后加入高出藥面3~4厘米(小拇指高)的水。 此方法最為簡單方便, 使用最多, 但是準確度稍差。

2.量器加水法:即采用量杯或量筒加水, 按不同的治療藥物及其頭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 上海市藥材公司規定各類藥煎煮的加水量為:調理、滋補藥, 頭煎700-900毫升, 二煎400-450毫升;一般藥(凡是以治療各種疾病為主的中藥), 頭煎500-700毫升, 二煎300-350毫升;解表治感冒藥, 頭煎400-600毫升, 二煎280-300毫升。 此法比傳統加水法準確, 但是, 若遇到藥物量多時, 加水量則顯得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