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寶寶習慣性啃手啃指甲家長如何干預

寶寶為什麼啃指甲?

一旦發現寶寶啃指甲, 我們首先想到的原因可能就是他因為某件事情在焦慮。 很多人認為啃指甲是一種因為精神緊張而導致的行為,

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 對於2歲左右的寶寶來說, 精神緊張僅僅是他啃指甲的一個可能因素, 還有很多別的因素也會導致寶寶的這種行為習慣。 比如對指甲產生了好奇, 厭倦了某項活動而感覺很無聊, 感受到某種壓力, 或者僅僅是某一次啃了一下指甲, 突然對啃指甲發生了興趣, 因為指甲過長, 沒有及時修剪而感覺不舒服等, 所有這一切都可能讓寶寶養成這樣一個習慣。

與其他因為精神緊張導致的行為習慣, 比如吮拇指、摳鼻子相比而言, 啃指甲是一種更常見的現象。 事實上,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過啃指甲的習慣, 不少孩子的這種習慣甚至延續到成人期。 大約有1/3的小學生, 過半數的青少年都保留著啃指甲的習慣,

雖然很多僅僅是偶爾為之。 寶寶啃指甲並不會延續終身, 等到進幼稚園或者上學後, 因為別的小夥伴的嘲笑, 或者因為有更多更有趣的事情吸引注意力, 他很可能突然對啃指甲這個事情失去興趣, 進而改掉啃指甲的習慣。

讓寶寶不再啃指甲的5個方略

1、別讓寶寶的小手閑著

仔細觀察, 看看寶寶在什麼情況下會熱衷於啃指甲, 比如看電視的時候、坐在車上感覺很無聊的時候等。 每逢這個時候, 給寶寶一些替代品, 比如手指偶、可以擠壓的軟球或者他喜歡的其他玩具等, 將這樣的玩具塞進寶寶的手裡, 他就會有些事情可做, 從而忘卻啃指甲。

當寶寶的指甲過長或者凹凸不平時, 他會感覺不舒服,

大點的寶寶可能覺得指甲的模樣太醜, 所以他可能想要啃啃他的指甲, 用自己的小牙把他們“修剪”得更加舒適一些, 更加漂亮一些。 所以, 父母一定要記得及時給寶寶修剪指甲, 防止因為指甲帶來的不舒服刺激這種行為。 另外, 只要寶寶啃指甲的行為還沒有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 及時修剪指甲還可以在他想啃指甲的時候沒有東西可以啃。 慢慢地, 他就會對啃指甲的行為失去興趣。

2、別過分在意寶寶啃指甲的行為

對2歲左右的寶寶來說, 啃指甲更多的是一種無意識行為, 也就是說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幹什麼, 直到你注意他的行為, 用你的方式, 比如呵斥他、把他的小手拿開, 讓他意識到原來他是在啃指甲。

因為無意識, 因此父母的嘮叨和懲罰對改變這一行為習慣不會有什麼大的幫助。 相反, 過分關注這一行為習慣只會讓他啃指甲啃得更加頻繁。 時間長了, 父母的嘮叨和懲罰會讓他不堪負重, 於是他會更加依賴這種行為來排解自己內心的壓力。

給寶寶的指甲上面塗上帶苦味的藥物對改變這一行為也沒有什麼幫助, 因為對於2歲左右的寶寶來說, 根本就理解不了這是父母的一種懲罰措施, 相反, 這種古怪的味道會更多地提醒他反復回味啃指甲的快樂, 使他的行為朝著父母期望的相反方向發展。 大一些的寶寶會因為父母的這種懲罰措施而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壓力, 他會更加依賴這種行為來排解壓力。

所以, 一旦發現寶寶有啃指甲的行為, 一定不要大驚小怪, 而要看淡, 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説明他忘卻這個行為習慣。

如果父母實在無法忍受寶寶的這種行為, 那就明確地告訴他:“我知道你忍不住想啃你的指甲, 但是我不喜歡看到你這樣, 所以我要到別的房間待一會兒。 ”當父母離開寶寶的視線, 他的注意力就會從指甲轉移到父母的身上, 於是他可能會停止啃指甲, 去尋找父母。 並且這種處理方式也不會因為父母給予他壓力而加重他的這種行為習慣。

3、消除導致寶寶緊張的因素

搬家、父母離異、幼稚園新生不適應園內生活、受到父母的冷落、在幼稚園被老師訓斥、被小朋友們冷落等, 都可能導致寶寶產生心理壓力。

對大一點的寶寶, 父母可以耐心地和他聊聊天, 引導他說說自己經歷的事情, 給他一些心理疏導。 同時, 還可以問問他啃指甲的感受, 如果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 他可能心裡會覺得好受一些。

小的寶寶還不懂得怎樣表達自己, 父母要多一點時間與精力關注他, 通過觀察或者詢問他周圍的人, 比如保姆、幼稚園老師等, 瞭解他可能經歷了哪些對他構成壓力的事情, 然後想辦法幫助他擺脫這些壓力。 比如, 搬家後多陪伴他, 帶他熟悉周圍的環境, 父母離異後, 父母雙方都要給予寶寶更多的關愛, 在幼稚園遇到困難可以和幼稚園老師溝通, 和老師一起來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4、和寶寶聯合起來克服啃指甲的習慣

大一點的寶寶已經明白一些道理,父母可以給他講講類似啃指甲這樣的習慣有什麼不好,和寶寶一起商討怎樣去改變這一習慣,然後大家一起努力來達成目標。當寶寶啃指甲的時候,可以跟他約定一些提醒他的方式,一旦寶寶忘記了,就可以通過這些約定的方式,比如輕輕地碰碰他的小身子,發出某種聲音等來提醒他。也可以通過一些替代的動作來幫助寶寶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一旦寶寶想要啃指甲,趕緊做一個假裝騎自行車的動作,或者學某個動物的動作等。以這樣的方式提醒寶寶,他就不會有心理壓力,自然也就比較容易接受。

5、必要時帶寶寶看醫生

大多數2歲左右的寶寶都會沉溺于一個類似啃指甲這樣的行為習慣中,比如吮拇指、摳鼻子等,就像有一天他們不再需要尿布或者安撫奶嘴一樣,總有一天,他們會自動擺脫這些行為。當然,如果寶寶啃指甲的同時伴隨其他行為,比如常常把指甲撕咬掉,甚至把手指尖啃得血淋淋的,把指甲啃下來嚼碎了往下嚥,或者伴隨有其他自殘行為,比如老是拔自己的眉毛、頭髮甚至啃自己的皮膚等,這可能表示寶寶正在經歷他這個年齡無法承受的一些心理壓力,或者精神上感覺過分緊張,這時最好帶寶寶去看醫生。

大一點的寶寶已經明白一些道理,父母可以給他講講類似啃指甲這樣的習慣有什麼不好,和寶寶一起商討怎樣去改變這一習慣,然後大家一起努力來達成目標。當寶寶啃指甲的時候,可以跟他約定一些提醒他的方式,一旦寶寶忘記了,就可以通過這些約定的方式,比如輕輕地碰碰他的小身子,發出某種聲音等來提醒他。也可以通過一些替代的動作來幫助寶寶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一旦寶寶想要啃指甲,趕緊做一個假裝騎自行車的動作,或者學某個動物的動作等。以這樣的方式提醒寶寶,他就不會有心理壓力,自然也就比較容易接受。

5、必要時帶寶寶看醫生

大多數2歲左右的寶寶都會沉溺于一個類似啃指甲這樣的行為習慣中,比如吮拇指、摳鼻子等,就像有一天他們不再需要尿布或者安撫奶嘴一樣,總有一天,他們會自動擺脫這些行為。當然,如果寶寶啃指甲的同時伴隨其他行為,比如常常把指甲撕咬掉,甚至把手指尖啃得血淋淋的,把指甲啃下來嚼碎了往下嚥,或者伴隨有其他自殘行為,比如老是拔自己的眉毛、頭髮甚至啃自己的皮膚等,這可能表示寶寶正在經歷他這個年齡無法承受的一些心理壓力,或者精神上感覺過分緊張,這時最好帶寶寶去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