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秋季進補的最佳時間

初秋氣溫仍較高, 加之時有陰雨, 濕度偏高, 因此依然較悶熱, 易出現“秋老虎”, 因此此時還不宜急於進補。 而白露之後, 雨水漸少, 天氣乾燥, 晝熱夜涼, 尤易患病, 也不是最佳的進補時機。 秋季進補一般認為在“寒露”之後最佳。 所以對於多數人來說, “十一”之後進補為最佳。

秋令養生應遵循“養收”的原則, 以保養內守之陰氣。 從中醫角度上說, “寒露”這一節氣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 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 這一節氣期間人們易出現皮膚乾燥, 皺紋增多, 口乾咽燥, 乾咳少痰, 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 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所以在進補時應該從這方面入手。

人們常說, “藥補不如食補”。 進補不妨先從飲食上加以調整。 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 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另外鴨肉、生梨、甘蔗、荸薺、柚、枇杷等都有很好的養陰潤肺功效。

早餐應多吃溫食, 推薦大家可以常喝些熱藥粥, 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 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秋燥不僅使人感覺不舒服, 而且還會誘發許多感染性疾病, 如感冒、癤腫、鼻炎等。 因此秋季進補宜多選甘寒滋潤之中藥。

常選用西洋參、燕窩、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等, 其中西洋參性味苦、微甘、涼, 入心、肺、腎經, 有補氣養陰、清虛火、生津液的作用, 適用于氣陰不足、津少口渴、肺虛咳嗽、虛熱煩躁等;燕窩性味甘平, 入肺、胃、腎經, 有益虛補損、滋陰潤燥、化痰止咳之功, 常用於肺腎不足、咳嗽氣急等。 “白露身不露, 寒露腳不露。 ”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氣一過, 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氣一過, 應注重足部保暖。 另外, 秋季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 早睡利於養陰, 早起利於舒肺, 呼吸新鮮空氣, 使機體津液充足, 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