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免疫力太高也會致病

“增強免疫力”是很多人熱衷追求的目標。 然而, 專家指出, 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 過分熱衷於“提高免疫力”, 有時反倒會適得其反傷了身體, 自我穩定才是免疫系統的健康狀態。

免疫力低下就會得病

免疫力低了容易得病, 這是由於在大自然的環境裡, 病毒、細菌、黴菌、寄生蟲、毒物等都在威脅人體的健康。 專家指出, 一個人要想不得病, 必須時時處處保持與致病因數抗衡的動態變化中, 只要保持著平衡, 就是身體最佳狀態。

據介紹, 免疫系統對所遇到的每種病原體(抗原)均有記憶, 無論是通過呼吸、食物或是皮膚而來的病原體,

都被免疫力(主要是淋巴細胞)所認識並記住了, 當免疫力(淋巴細胞)再次遇到已經遇到過的病原體(抗原)時, 它們對這種抗原產生快速、充分的特異性反應。

由於人體處在各種病原體的包圍和侵襲之中, 一個人體內的免疫力一刻也不能低下或缺乏, 一旦低下或缺乏隨之而來的就是得病(主要是各種感染)。 無論新生兒、兒童或成年人一旦出現反復發生的嚴重感染, 並對抗生素治療無反應時, 提示存在著免疫力低下的問題。

免疫力高了也會得病

很多人認為免疫力是越高越好, 越高也就意味著越不容易生病, 因此喜歡“進補”保健品來提高免疫力。 專家表示, 這正是人們通常會陷入的一個大誤區。

因為一旦免疫力過高, 人體也會出現異常情況, 可能會對身體外部的物質反應過度,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過敏”。 此時幾乎所有物質都可成為變應原, 比如塵埃、花粉、藥物或食物, 它們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產生不正常的免疫反應, 從而引發變應性鼻炎、過敏性哮喘、蕁麻疹(風疹塊)、變應性結膜炎、食物過敏、食物不耐受等情況, 嚴重的可能導致對身體內部自己的組織細胞產生反應, 患上自身免疫病, 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甲狀炎、青少年型糖尿病、慢性活動性肝炎、惡性貧血等疾病。

堅持運動是最佳方式

專家提醒, 免疫力低下的人並非只能通過服用保健品來改善, 事實上, 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能提高免疫力。

如睡眠與人體免疫力密切相關, 睡眠時人體會產生一種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數, 此因數促使肝臟解毒功能增強, 從而將侵入的細菌和病毒消滅。

此外, 保持樂觀情緒可以維持人體處於一個最佳的狀態, 巨大的心理壓力會導致對人體免疫系統有抑制作用的荷爾蒙成分增多, 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它疾病的侵襲。 參加運動也是改善體質的最佳方式之一。 每天運動30到45分鐘, 每週5天, 持續12周後, 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 免疫力也相對增加。 運動只要心跳加速即可, 晚餐後散步就很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