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鼻咽癌首選放療?不一定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伍曉丹)鼻咽癌是一類源於鼻咽部黏膜的惡性腫瘤, 也是我國最為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 由於鼻咽癌以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居多, 對放射線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放療往往成為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 然而, 它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時, 也產生了各種不可避免的併發症。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邱前輝教授表示, 首選放療並不是治療鼻咽癌的“絕對標準”, 手術結合化療的方法, 尤其在早期鼻咽癌階段, 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同時, 能顯著改善副反應,

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早期患者首選放療不是“絕對標準”

邱前輝介紹, 鼻咽癌對放療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因此放療成為大部分人首選的治療方案。 目前, 隨著放療技術的進步和方案的不斷完善, 原發性鼻咽癌患者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 然而, 放療也是把雙刃劍, 它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損傷正常組織和器官, 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難以避免的副反應——黏膜損傷、吞咽困難、頸部纖維化等,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大多數腫瘤的根治方法, 首選都是手術, 鼻咽癌的不同在於鼻咽腔位置深且狹小, 其鄰近有許多重要的血管、神經、淋巴組織等, 導致手術治療有較大的難度。 “但是有難度, 並不意味著不好或不可實現。 ”邱前輝表示,

事實上, 從他多年治療的近千例鼻咽癌患者的隨訪結果來看, 對於符合條件的鼻咽癌患者, 尤其是早期未轉移患者, 鼻內鏡手術結合化療的方法, 5年生存率同樣高達90%以上, 且評估生活品質, 明顯優於放療患者。 手術借助鼻內鏡進行, 之後需配合4~6個療程的化療, 約術後1周開始。

局部復發也可考慮鼻內鏡手術

雖然原發性鼻咽癌患者進行常規放療後, 5年生存率較高, 但仍有8.6%~23.7%的病人在5年內出現鼻咽及頸部淋巴結的復發, 需要再次治療。 對於復發的鼻咽癌病人, 是否只能選擇再次放療和化療?

邱前輝表示, 放療後復發的腫瘤細胞是首次治療後遺留下來的, 這些僥倖存活的腫瘤細胞大多數對放射線或者化療藥物不敏感;其次,

放射線可能使原發腫瘤的病理類型發生改變, 並且造成局部組織的纖維疤痕化及血運障礙, 腫瘤一旦復發, 其對再次放療的敏感性大打折扣。

此外, 由於復發性鼻咽癌的病灶中存在這些耐受的腫瘤細胞, 因此再次放療需要更大的放療劑量才能有足夠的治療效應, 由此可能意味著更多、更嚴重的不良反應, 如白細胞減少、嚴重感染、鼻部大出血、頑固性頭痛、張口困難、吞咽困難等。

目前的各項臨床研究報導, 二次放療或二次同步放化療的病人5年生存率均不超過40%, 而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接近50%。

近年來, 隨著鼻內鏡技術的進步以及鼻內鏡顱底手術的開展, 對鼻咽部及周圍顱底組織的解剖有了深入的進展,

手術完整切除鼻咽癌組織已經可以實現。 因此, 邱前輝表示, 對於局部復發的鼻咽癌患者, 經鼻內鏡下手術治療同樣是不錯的選擇。

“鼻內鏡手術除了可以完整切除腫瘤, 併發症少, 還能清除鼻咽壞死組織, 並利用黏膜瓣對鼻咽創面進行一期修復, 不僅能恢復鼻咽黏膜生理功能, 解決了復發鼻咽癌傷口癒合困難的難題, 同時可以明顯改善放療後頑固性頭痛等症狀。 ”

提醒:這些症狀要警惕

雖然鼻咽癌高發, 但是早期鼻咽癌症狀並不典型, 常常容易被人忽視, 造成病情延誤。 邱前輝提醒, 出現以下症狀往往有可能是鼻咽癌的前兆, 需要引起警惕及時就醫。

1.鼻塞、涕血:

鼻咽癌早期可出現鼻涕中帶血, 時有時無, 腫瘤增大可阻塞後鼻孔,

引起單側或者雙側的鼻塞。

2.耳鳴、聽力下降:

發生於咽隱窩的鼻咽癌, 早期可壓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 引起耳鳴、耳閉及聽力下降, 鼓室積液, 臨床易誤診為分泌性中耳炎。

3.頸部淋巴結腫大:

多見於鼻咽癌頸淋巴結轉移者, 患者可能會發現頸部長了腫物, 並且越長越大, 質地很硬, 壓起來不痛。 一開始只有一側長, 後來兩邊脖子都可能會長。

4.腦神經症狀:

腫瘤長入顱內, 侵犯顱神經會引起頭痛, 面部麻木, 眼球外展受限, 上瞼下垂等症狀;腫瘤直接侵犯或轉移至淋巴結壓迫後組顱神經, 可引起軟齶癱瘓、嗆咳、聲嘶、伸舌偏斜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