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寶寶補鐵健康貼士

6歲以下的兒童血紅蛋白低於110克/升即為貧血, 其中90%以上為缺鐵性貧血。 主要見於6個月至2歲的寶寶, 可引起身體多個系統的損害, 嚴重影響生長發育。 因此, 媽媽平時要多注意寶寶是否有煩躁不安、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等症狀, 以及皮膚、黏膜蒼白等體征。

寶寶在6個月以前不易貧血, 這是因為在出生前媽媽已給寶寶儲備了頭3~4個月生長所需的鐵, 而4~6個月後要從食物攝入鐵, 如果食物中含鐵量不足就會發生貧血, 是造成這一階段嬰兒貧血的主要原因;早產兒, 低出生體重兒出生時體內儲鐵量少,

牛奶過敏引起的腸道少量長期出血、營養不良、腹瀉、反復感染等也可能引起貧血。

因此, 嬰幼兒的飲食中, 既要做好合理搭配, 又要有科學的烹飪方法, 才能使他們獲得足夠的營養, 茁壯成長。

 嬰兒期(1~12個月)膳食

1.採用純母乳餵養, 則至少應餵養6個月。

如果人工餵養, 則應儘量採用鐵強化奶粉, 這類奶粉中已加入了一定量的鐵, 基本可以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2.嬰兒自1個月起可在哺乳後加喂鮮果汁, 因鮮果汁中含維生素C, 可促使食物中鐵的吸收率增加。 4~5個月後可進少量水果泥。

3.自4~5個月起可加用米粉或麵粉糊(有鐵強化的米粉或麵粉更好), 每次15~20克, 每天1~2次, 其中也可每次加蛋黃1/2個或魚泥10~15克。

4.7~8個月後可用粥或麵條代替米粉或麵粉糊, 每次25~30克, 每天2次。 烹飪時還可加一些肉末、魚泥或動物血及少量蔬菜(切碎)。 上述這些動物性食物除了富含鐵外, 還含有氨基酸及脂肪等。 它們都能促進同餐食物中鐵的吸收。 所以每次進餐均必須搭配一定數量的葷菜。

 幼兒期(1~3歲)膳食

1.每日主餐必須保證有瘦肉或禽類、肝、魚25克, 每天雞蛋1只, 豆製品15~25克, 牛乳或豆漿250毫升, 這樣的飲食搭配既供應了豐富的鐵, 又供應了優質蛋白質。

2.每天必須攝入足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並于進餐時同食, 以保證體內維生素C的需要, 促進鐵的吸收。

3.每天必須進穀類食物,

如米飯、面、麵包等130~200克。

 寶寶補鐵實效營養羹——棗泥肝羹

用料:紅棗6顆、豬肝50克、番茄半個, 油、鹽適量。

 做法:

⒈紅棗用清水浸泡1個小時後剝去外皮及內核, 將棗肉剁碎。

⒉番茄用開水燙過, 去皮後剁成泥。

⒊將豬肝去掉筋皮, 用攪拌機打碎。

⒋將加工好的紅棗、番茄、豬肝混合拌在一起,

加調味料和適量的水, 上鍋蒸熟即可。

愛心提示:紅棗的甜香加上番茄的酸甜, 能使肝泥變得別有風味。 同時紅棗和番茄中的維生素能促進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不良習慣, 亟須糾正。

1.有些地區盛行哺乳後再進食米糊, 或牛乳中加米粉。 殊不知, 米糊中的植酸能抑制乳類中鐵的吸收。 因此, 最好應將乳和米糊分餐進食。

2.有些人誤認為大米粥既稠厚, 又補身體, 如再加些糖, 豈不營養更好。 其實, 此種食物不僅能量低, 而且缺乏蛋白質、脂肪和鐵。

3.肉湯、魚湯及雞蛋雖然被認為是肉、魚、雞的“營養精華”, 實質上營養物質主要還是存在於其肉中, 故應湯肉並食, 以肉為主。 若咀嚼有困難, 可以事先加工成肉末。

4.某些托兒所的膳食中, 穀類食物及植物性食物的比重較高;蔬菜不新鮮或烹調時間過長, 所含維生素C大多被破壞, 所含植酸或草酸, 還能抑制鐵的吸收。

輔食只吃自製米糊孩子易缺鐵

新生兒儘量吃母乳

童童剛出生, 她的媽媽就在為她吃母乳還是吃奶粉而困惑。 一家人為此諮詢了保健醫生。醫生說:“一般出生後7天內的母乳稱為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sIgA,可提高寶寶的抵抗力。成熟乳又分前奶和後奶,前奶含蛋白質多、顏色略發藍、稍稀薄;後奶含脂肪多、濃稠、顏色發白。母乳中的蛋白質、鈣、鋅等營養物質更易吸收,還富含某些免疫球蛋白等,而這些都是配方奶粉中沒有的。此外,任何配方奶粉都是以母乳為標準製作的。”

 吃自製米粉容易缺鐵

轉眼間,童童已經6個月大,該添加輔食了。童童媽媽和奶奶又在為吃米粉還是自製米糊的問題而爭論。奶奶說,從市場上買的肯定不如自己家裡磨好後煮的好,堅持要自製米糊喂孫女,而且迫不及待地往米糊裡添加蛋黃、胡蘿蔔和南瓜等輔食。

童童去醫院打預防針同時做半歲體檢,體檢結果表示她鐵元素缺乏,血紅蛋白為110g/L。醫生瞭解相關情況後,建議應該為其添加嬰兒營養米粉。醫生說嬰兒營養米粉並不是單純用大米磨成的粉,它強化了各種營養素,比如鐵、鋅、維生素等。大米中鐵、鋅含量較低,如果只是單純給孩子食用大米磨成的粉,會增加寶寶缺鋅、缺鐵的幾率。輔食添加原則應從一種到多種、從少量到多量、從稀到稠、從細到粗,還需注意少鹽、少糖、忌油膩。

 飲料不能替代白開水

最近,童童不太愛喝白開水。為了讓她多喝水,家裡人總是給她喝果汁和乳酸菌飲料,可童童食欲卻越來越差。聽朋友說,寶寶缺鋅會影響食欲,於是媽媽立即帶童童到醫院檢測微量元素。

醫生根據檢查結果,並結合她的飲食情況,建議其不要用果汁和乳酸菌飲料替代白開水。果汁和乳酸菌飲料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碳水化合物,也可能含有維生素C、鉀等維生素和乳酸菌。但大量飲用果汁和乳酸菌飲料容易誘發齲齒,還會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入量,使營養素攝入不足,造成營養不良,還可能引起胃腸道疾病。

 孩子邊玩邊吃不可取

童童已經一歲多,開始蹣跚學步了。吃飯時,童童總是吃兩口就走了,一家人只能跟在她屁股後面追著餵飯,或者讓她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每次吃飯,童童都要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童童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因此經常便秘、上火,還很容易感冒。

媽媽帶她去看了營養門診,醫生給出了如下建議:首先,要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1歲左右的孩子就可以鍛煉自己拿勺子吃飯了。雖然開始可能會灑,但自己吃飯是個主動進餐的過程,可以促進進餐的主動性,而餵食則是個被動接受食物的過程。吃飯時要固定時間、地點和餐具,要讓孩子自己坐在餐桌前吃飯。大人不要哄著孩子吃飯或讓他邊玩邊吃,也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吃飯時間應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

 寶寶不愛吃菜怎麼辦

如果寶寶不愛吃飯,家長可以將蔬菜與肉炒或燉在一起,也可以將各種蔬菜做成餡,包餃子、包子、餡餅等。有的蔬菜可讓孩子生吃,如番茄、黃瓜等;有的蔬菜可以做成涼拌菜吃,或者拌成蔬菜水果沙拉等。長莖的綠葉蔬菜塊兒要切得小一些。尤其是有的孩子咀嚼能力較差,若蔬菜塊兒切得比較大,孩子嚼不爛也容易不愛吃。同時,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不要挑食或不吃青菜。

一家人為此諮詢了保健醫生。醫生說:“一般出生後7天內的母乳稱為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sIgA,可提高寶寶的抵抗力。成熟乳又分前奶和後奶,前奶含蛋白質多、顏色略發藍、稍稀薄;後奶含脂肪多、濃稠、顏色發白。母乳中的蛋白質、鈣、鋅等營養物質更易吸收,還富含某些免疫球蛋白等,而這些都是配方奶粉中沒有的。此外,任何配方奶粉都是以母乳為標準製作的。”

 吃自製米粉容易缺鐵

轉眼間,童童已經6個月大,該添加輔食了。童童媽媽和奶奶又在為吃米粉還是自製米糊的問題而爭論。奶奶說,從市場上買的肯定不如自己家裡磨好後煮的好,堅持要自製米糊喂孫女,而且迫不及待地往米糊裡添加蛋黃、胡蘿蔔和南瓜等輔食。

童童去醫院打預防針同時做半歲體檢,體檢結果表示她鐵元素缺乏,血紅蛋白為110g/L。醫生瞭解相關情況後,建議應該為其添加嬰兒營養米粉。醫生說嬰兒營養米粉並不是單純用大米磨成的粉,它強化了各種營養素,比如鐵、鋅、維生素等。大米中鐵、鋅含量較低,如果只是單純給孩子食用大米磨成的粉,會增加寶寶缺鋅、缺鐵的幾率。輔食添加原則應從一種到多種、從少量到多量、從稀到稠、從細到粗,還需注意少鹽、少糖、忌油膩。

 飲料不能替代白開水

最近,童童不太愛喝白開水。為了讓她多喝水,家裡人總是給她喝果汁和乳酸菌飲料,可童童食欲卻越來越差。聽朋友說,寶寶缺鋅會影響食欲,於是媽媽立即帶童童到醫院檢測微量元素。

醫生根據檢查結果,並結合她的飲食情況,建議其不要用果汁和乳酸菌飲料替代白開水。果汁和乳酸菌飲料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碳水化合物,也可能含有維生素C、鉀等維生素和乳酸菌。但大量飲用果汁和乳酸菌飲料容易誘發齲齒,還會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入量,使營養素攝入不足,造成營養不良,還可能引起胃腸道疾病。

 孩子邊玩邊吃不可取

童童已經一歲多,開始蹣跚學步了。吃飯時,童童總是吃兩口就走了,一家人只能跟在她屁股後面追著餵飯,或者讓她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每次吃飯,童童都要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童童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因此經常便秘、上火,還很容易感冒。

媽媽帶她去看了營養門診,醫生給出了如下建議:首先,要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1歲左右的孩子就可以鍛煉自己拿勺子吃飯了。雖然開始可能會灑,但自己吃飯是個主動進餐的過程,可以促進進餐的主動性,而餵食則是個被動接受食物的過程。吃飯時要固定時間、地點和餐具,要讓孩子自己坐在餐桌前吃飯。大人不要哄著孩子吃飯或讓他邊玩邊吃,也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吃飯時間應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

 寶寶不愛吃菜怎麼辦

如果寶寶不愛吃飯,家長可以將蔬菜與肉炒或燉在一起,也可以將各種蔬菜做成餡,包餃子、包子、餡餅等。有的蔬菜可讓孩子生吃,如番茄、黃瓜等;有的蔬菜可以做成涼拌菜吃,或者拌成蔬菜水果沙拉等。長莖的綠葉蔬菜塊兒要切得小一些。尤其是有的孩子咀嚼能力較差,若蔬菜塊兒切得比較大,孩子嚼不爛也容易不愛吃。同時,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不要挑食或不吃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