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什麼是逆腹式呼吸法

我們跑步的時候提倡的是用腹部呼吸, 這樣才能使呼吸均勻, 達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特別是進行長跑的時候。 那什麼是逆腹式呼吸, 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瞭解。 逆腹式呼吸有什麼好處?與普通的腹式呼吸有什麼區別?怎樣才能正確做到逆腹式呼吸?下面讓我們來瞭解一下。

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氣時腹部自然內收, 呼氣時小腹自然外鼓。 逆腹式呼吸, 生理學上稱為變容呼吸。 吸氣時腹肌收縮, 腹壁回縮或稍內凹, 橫隔肌隨之收縮下降, 使腹腔容積變小;呼氣時腹肌放鬆, 腹壁隆起, 橫隔肌上升還原, 使腹腔容積變大。

與之對稱的是順腹式呼吸, 生理學上稱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時改變腹腔容積, 而使腹腔改變的內容物又不是吸入或呼出的空氣, 而是另外一種物質, 這種物質就是“內氣”。 所以, 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稱上是一種呼吸空氣的“方式”, 實質上則是內氣的“呼吸”(升降、鼓蕩)。

練習

開始練習時, 按照說明“吸氣時腹肌收縮, 腹壁回縮或稍內凹”, “呼氣時腹肌放鬆, 腹壁隆起”(所謂“隆起”, 主要是意想)。 很明顯這是一種隨著呼吸進行的“腹肌運動”。 這樣的運動, 帶有“鼓努為力”的味道, 並不符合內氣升降以意領氣的要求, 但是又不得不這樣照著做, 否則就難以入門。 所以一方面要“鼓努為力”, 一方面又要儘量用意不用力, 逐漸使用力減少、用意增加,

從而達到掌握“逆腹式呼吸法”的目的。 另一種傳統的方法是“氣沉丹田”。 通過正確掌握氣沉丹田, 達到“逆腹式呼吸”, 即內氣升降的方法。 怎樣正確掌握“氣沉丹田”呢?在行拳中, 隨著拳勢的開合, 配以開吸合呼。 呼氣時意想有“氣”沿任脈沉入丹田;吸氣時, 丹田氣經會陰上升命門, 或者吸氣時暫不加意念。 氣沉丹田不是死沉, 而是一個活的行氣過程, 即隨著呼氣意想內氣向丹田松沉的過程。 有下沉必有上升, 久之得氣, 自然明白。 有人認為腹式呼吸是在動作熟練的基礎上自然形成的, 強調自然配合為好。 竊以為聽任自然, 會有一定的盲目性, 或者多花時間, 甚或白費功夫。 好在有“氣沉丹田”的練法可加以彌補,
只要氣沉丹田得當, 就可掌握逆腹式呼吸。 然而得法還須明理。

逆腹式呼吸、氣沉丹田與“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是怎樣的關係呢?如何做到“氣遍身軀不少滯”呢?試舉42式太極拳的“馬步靠”為例。 (靠前動作從略)呼氣時, 氣沉丹田, 屏氣發力(或呼氣發力), 同時內氣從腰背(氣貼背)向四肢發散, 內氣到後足, 氣到力到, 產生蹬勁使整體向前靠, 內氣到前足則產生撐勁, 穩住重心, 內氣到上肢, 產生靠勁。 再以楊式“摟膝拗步”為例。 吸氣時, 內氣由丹田經會陰上命門布於腰脊, 右手上舉, 左手收在腹前。 接著呼氣, 右掌前推, 左手摟膝, 蹬右腳, 成左弓步, 氣沉丹田, 同時氣貼背向四肢發散, 兩足產生蹬、撐, 勁力發於腳跟, 通過腰脊, 形於掌指。 總之, 貴在全身得氣,

渾然一體。

逆式呼吸法是在全身放鬆之後, 收縮會陰, 肛門, 雙臀, 想著吸入空氣, 氣流通過脊柱直達百匯, 以百匯, 雙眼, 雙耳, 雙鼻為口呼出去, 這種呼吸方式和腹式呼吸法同樣都是非常好的養生方法。

下面我介紹一個簡單有效的鍛煉辦法:

練習方法:放鬆, 可以選擇自然站立、平坐椅子上或是平躺在床上。 吸氣時, 下腹部凹進去;呼氣時, 下腹部鼓起來。

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 呼吸要深長而緩慢。

第二, 用鼻呼吸而不用口。

第三, 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種左右。 即深吸氣3—5秒, 屏息1秒, 然後慢呼氣6—10秒。 功力深時可以適當地延長時間。

第四, 每次5—15分鐘。 做30分鐘最好。

第五, 身體好的人, 屏息時間可延長, 呼吸節奏儘量放慢加深。 身體差的人,

可以不屏息, 但氣要吸足。

每天練習1—2次, 坐式、臥式、走式、跑式皆可, 練到微熱微汗即可。 腹部儘量做到鼓起縮回50—100次。 呼吸過程中如有口津溢出。

上面解釋了什麼是逆腹式呼吸以及它的作用, 最後還提到具體的做法, 你一定對逆腹式呼吸有了初步的瞭解。 它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你的呼吸效率, 是你的身體更加的強健。 有著強身健體的功效。 所以我們平時可以有逆腹式呼吸, 當然首先你要知道怎麼逆腹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