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太極十三字訣 練習要領

太極拳是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也是武術運動中的主要拳種。 它對防病健身具有良好功效, 各種年齡的人大都能鍛煉。 根據筆者個人五十餘年練拳和教拳的體會, 練習太極拳的要領可歸納為十三個字:

(一)靜:

就是安安靜靜、平心靜氣的意思。 學太極拳首先要求我們排除雜念, 專心練拳, 這樣就能意識集中, 思路專一, 心無二用。

其次是需要一個安靜的場所, 方可細心揣摩, 對一招一勢的姿勢和虛實的轉換、開合的變化等基本要領都要用心領悟, 力求打得姿勢正確, 較快進入所謂太極意境。 用前人的話說,

就叫做:“去其輕浮剛猛之氣, 入于清靜無為之域。 ”

(二)意:

太極拳是“以意行氣”, 練意不練力的內功拳。 這就是說太極拳的一招一勢、一舉一動都是以意來領先的。

什麼是意?意就是心意, 就是意識, 意到哪裡, 手足就運行到哪裡。 心裡怎麼想, 四肢百骸就怎麼動。

這動是愈輕靈愈好, 而決不是憑力氣驅使手足運動。 用意則輕靈自如, 用力則僵硬遲滯。 拳論說:“以心為主, 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 意發自大腦。

(三)柔:

柔是輕柔、柔軟。 柔並不是輕而浮飄, 軟而無神, 而是“極柔軟, 然後能極堅剛”的柔軟。 這裡所說的堅剛,

不是笨拙的力、僵硬的力, 而是指先天發自丹田——實際是腰脊(發自人身中之大中極之中的內勁)之力。

又說:“先化硬為柔, 然後練柔成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要從事一些體力勞動, 哪怕是輕微的勞動, 在勞動中用慣了局部的拙力, 每當不能勝任時, 還要有意識的使出硬勁, 使胳膊、腿非常僵直。 因此在初學太極拳時, 手足的一舉一動總不免帶些僵勁滯氣, 沒有一點綿軟的味道。 輕靈就更談不上了。

這種僵硬之力不除去, 體內自然之剛勁就無從發出。 其道理就像封閉的爐火, 不能生焰發熱一樣。 所以初學太極拳的人, 一定要在柔字上下功夫。 若未經過極輕靈極柔軟的習練, 急於追求“剛柔相濟”、“柔中寓剛”、“綿裡藏針”等高深技術,

就必然誤入歧路。 所以初學者應該從極松、極輕、極柔開始, 極柔而至剛, 萬法而歸一。

老子說:“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柔的目的就在於使它去僵, 僵去則剛生, 硬去則剛發。 運用柔軟以迎剛, 可以化剛為烏有。 這是“有心求柔, 無心成剛”的道理。 周身柔和了,

也就輕靈圓和了。 練習日久, 自會趨於“剛柔相濟”的境界。

(四)慢:

慢有兩層意思。

1.學拳不能性急

一般學拳的人, 往往迫切要求很快地學會、學完全套拳。 殊不知快慢不當, 反而有弊無利。 俗語說:“欲速則不達”, “慢功出細活”。 初學時, 要樹立一個慢慢學的思想。 這就是說, 學拳必須循序漸進, 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 一招一勢地學。 一招熟練後, 再學下一勢, 決不可粗枝大葉、不求甚解地學。

慢慢學才能對手足的運行法則、架子定式及其運用的原理瞭解得比較透徹, 對上下承接、虛實轉換等基本要領領會得比較清楚。 看得多, 聽得多, 領會也多, 練起來進步也快。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吸收、記憶、消化、鞏固的過程, 也是反復實踐、糾正謬誤的過程。

這個過程寧可放長點, 學到的姿勢架子也就比較正確, 而且不會出現“走樣”和遺忘的情況。 反之, 如果初學時太馬虎, 日後打拳必然要手足錯亂, 運行呆滯, 對行氣運轉等要領更是茫然無所知, 天長日久, 姿勢謬誤, 校正起來就困難了。

常言道:“寧磨千遍, 不改一著”, 學得雖慢實際是快, 表面學得快, 實際是慢, 這就是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

2.在錘煉時應自始至終順其自然,慢慢運行

動作不宜太快,也不宜過慢。動作銜接要清楚。過快過慢或時快時慢都會形成前後銜接不清或上下脫節的現象。而在姿勢趨於正確、定型,動作運行納入正規以後是可以適當加快的。動作變快時,各種轉折、銜接的地方都必須做得十分認真,不可含含糊糊,一帶而過。動作由快變慢時也是一樣,總之必須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散。

(五)真:

真就是認真。學拳要“一絲不苟”、“鍥而不捨”。對一招一勢都要循規蹈矩。對眼、手、身、步的基本要求,必須毫不含糊。每一個姿勢都力求自然舒展,合乎規範,這樣久而久之,就不會走形變樣了。

有人問我:“你打拳的姿勢是不是一定正確呢?”我說:“所謂正確不正確,要看用什麼標準來衡量。我學的、教的是楊式太極拳,我自信按楊澄甫、陳微明兩位先生的拳式,是不敢稍有大意的,是循規蹈矩的。”在個別地方,例如“彎弓射虎”這個動作中,我是把長拳(又稱藏拳)中的一些動作揉和進去,其目的是增加這個動作的對稱性,可更舒展順暢。

(六)正:

就是端正,立身中正的意思。身法正者,身樁端正,無所偏倚。頭要“頂勁”,好像頭上有繩子懸著,做到懸頭豎頸,松腰沉肩。腰脊無凹凸彎曲之形,身軀不俯不仰,不歪不斜,手足肘膝肩胯,上下互相對應,身體就自然形成上下一條垂線。

身正則上下通達,氣血運轉就暢通無阻。這不僅有利於氣沉丹田,而且有利於腰脊旋轉,使立身穩健,不失重心,做到既“無過”也無“不及”的不偏不倚之神態。

微明老師教拳時常說:“為人之道,必須中正,有了中正,安舒也來了。”他還常用老子的話來講解拳理:“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淵,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尤字作過失解)。”微明先生把這番道理用到拳術上來,他說:“居善地者,得機得勢;心善淵者,斂氣斂神;事善能者,隨轉隨接;動善時者,不先不後;太極之無敵,唯不爭耳。”

(七)連:

連續的意思。練拳時運行自始至終如抽絲,綿綿不斷如圓環,處處無折斷。動是外形表現出來的,手足的運行轉換也是如此,特別是前後轉動,不僅要有承上啟下之意,而且要有連貫無隙之形。著著勢勢自然緊密結合,形成有機的整體。所謂“一氣呵成”、“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八)勻:

就是均勻、勻稱。練拳時動作不能忽快忽慢,必須勻和而穩健。呼吸更宜勻和自然。運行的忽快忽慢,自會引起氣血運轉得忽弛忽張,從而破壞了勻和平衡,以至出現呼吸急促、動作散亂、不協調等背離楊式太極拳要求的現象,這身體都是有害無益的,特別是對康復者更為不利。

(九)圓:

圓就是圓圈、圓體。前人都用太極圖的原理來解釋太極拳的原理。太極乃無極而生,太極亦圓,但是有陰陽之別、動靜之機。所以太極拳的運動就離不開一個“圓”字。從它的外形上看,四肢的上下左右前後運動,從不直來直往,而是做圓環或者弧線運動。拳論說:“至於手足運動不外一圓”,圓弧運動則柔和自如,彈性自生。

腰脊旋轉,催動四肢千變萬化,四肢變化帶動腰脊旋轉,那就自然形成氣血協調,神志舒暢。太極之圓其外無邊,其內無點。內外雖然有別,但不是分裂或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有機統一體。由外向內,以內催外,內外一致,緊密配合,兩者的關係如此,不可顧此失彼。太極拳的一舉一動始終不離一個圓字。

(十)松:

就是放鬆、松淨。“松”不是單指放鬆某一部分、放鬆某一關節,而是指周身肌膚骨節處處鬆開。前面已說過,練太極拳是以“意”為引導的。所以練拳時要有放鬆的意識。用意識來引導全身的肌肉和關節,四肢百骸由僵變柔,運轉也就輕靈圓和,勁力發放時自然無堅不摧。所謂松沉不同於松垮,不同於散亂,而要松而不懈,松而不散。懈則飄浮,散則無根。松沉則輕靈穩固而有勁。身軀形成上虛下實、胸寬腹實狀態。

(十一)隨:

就是跟隨、相隨的意思。也就是上引下隨,下引上隨,左右協調,周身一體,互相貫通。練拳時切不可左引右停,上動下滯,各不牽連。四肢百骸必須做到:“一動無有不動”和“一靜百靜”。形成習慣後,就不至於產生顧此失彼,瞻前不顧後的現象了。

眼神和動作的關係是“眼神領先,各個關連”。腳步和身軀的關係是“步隨身換”、“身隨步移”。拳論說:“上若動,則下自隨之;下若動,則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說的都是同樣的道理。

(十二)謙:

就是謙虛、虛心。在練拳時,要虛心學習,不要淺嘗輒止。因為學習任何一門知識,都是沒有止境的,學拳也不例外。拳術的一招一勢,機智靈活,千變萬化。入門後,雖然有所理解,而其深奧之處,還有待於長期反復實踐,才能逐步理解。另外,應有自知之明,常以“滿招損,謙受益”為座右銘,經常鞭策和激勵自己。

(十三)恒:

就是堅持,從不停頓。我們不論做什麼,只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頑強不懈的學習態度,並能反復不斷的實踐,那麼再大的困難都是能夠克服的,學拳也是如此。但多數人初學時表示態度誠懇,決心大,一旦學會了初步的架子,便以為已經全部學會了,學習的勁頭也就松下來了。

其實,這才像一個剛剛學會站立的嬰兒邁出了第一步,離真正的功夫還相差甚遠。再過些時候又覺得練不練都無所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任其自流,結果把已學會的也忘得一乾二淨,前功盡棄,半途而廢。像這樣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

所以我們應該每天堅持鍛煉,決不可間斷。初學時,可能由於改變腰腿習慣,會有站立不穩等感覺,但學了一段時間,就會覺得滿身輕鬆,吃得香,睡得穩,便得暢。身心愉快,體力增強,患慢性病者病情逐漸好轉。

也有一些人意?a href="http://www.iyangsheng.com/tag/?kw=%BE%B2" class="blue" target="_blank">靜患幔驢嗯呂郟蛞蚧肪潮淝ǘ黃韌A罰潞缶醯沒膁聿皇剩謔怯只指炊土叮芸煲不指戳飼崴捎淇臁>庵址錘吹娜送芴寤岬?a href="http://www.iyangsheng.com/tag/?kw=%CC%AB%BC%AB" class="blue" target="_blank">太極拳的顯著效益。

十三字訣的總訣就是一個“練”字,舍“練”而空談則總無益也。

2.在錘煉時應自始至終順其自然,慢慢運行

動作不宜太快,也不宜過慢。動作銜接要清楚。過快過慢或時快時慢都會形成前後銜接不清或上下脫節的現象。而在姿勢趨於正確、定型,動作運行納入正規以後是可以適當加快的。動作變快時,各種轉折、銜接的地方都必須做得十分認真,不可含含糊糊,一帶而過。動作由快變慢時也是一樣,總之必須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散。

(五)真:

真就是認真。學拳要“一絲不苟”、“鍥而不捨”。對一招一勢都要循規蹈矩。對眼、手、身、步的基本要求,必須毫不含糊。每一個姿勢都力求自然舒展,合乎規範,這樣久而久之,就不會走形變樣了。

有人問我:“你打拳的姿勢是不是一定正確呢?”我說:“所謂正確不正確,要看用什麼標準來衡量。我學的、教的是楊式太極拳,我自信按楊澄甫、陳微明兩位先生的拳式,是不敢稍有大意的,是循規蹈矩的。”在個別地方,例如“彎弓射虎”這個動作中,我是把長拳(又稱藏拳)中的一些動作揉和進去,其目的是增加這個動作的對稱性,可更舒展順暢。

(六)正:

就是端正,立身中正的意思。身法正者,身樁端正,無所偏倚。頭要“頂勁”,好像頭上有繩子懸著,做到懸頭豎頸,松腰沉肩。腰脊無凹凸彎曲之形,身軀不俯不仰,不歪不斜,手足肘膝肩胯,上下互相對應,身體就自然形成上下一條垂線。

身正則上下通達,氣血運轉就暢通無阻。這不僅有利於氣沉丹田,而且有利於腰脊旋轉,使立身穩健,不失重心,做到既“無過”也無“不及”的不偏不倚之神態。

微明老師教拳時常說:“為人之道,必須中正,有了中正,安舒也來了。”他還常用老子的話來講解拳理:“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淵,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尤字作過失解)。”微明先生把這番道理用到拳術上來,他說:“居善地者,得機得勢;心善淵者,斂氣斂神;事善能者,隨轉隨接;動善時者,不先不後;太極之無敵,唯不爭耳。”

(七)連:

連續的意思。練拳時運行自始至終如抽絲,綿綿不斷如圓環,處處無折斷。動是外形表現出來的,手足的運行轉換也是如此,特別是前後轉動,不僅要有承上啟下之意,而且要有連貫無隙之形。著著勢勢自然緊密結合,形成有機的整體。所謂“一氣呵成”、“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八)勻:

就是均勻、勻稱。練拳時動作不能忽快忽慢,必須勻和而穩健。呼吸更宜勻和自然。運行的忽快忽慢,自會引起氣血運轉得忽弛忽張,從而破壞了勻和平衡,以至出現呼吸急促、動作散亂、不協調等背離楊式太極拳要求的現象,這身體都是有害無益的,特別是對康復者更為不利。

(九)圓:

圓就是圓圈、圓體。前人都用太極圖的原理來解釋太極拳的原理。太極乃無極而生,太極亦圓,但是有陰陽之別、動靜之機。所以太極拳的運動就離不開一個“圓”字。從它的外形上看,四肢的上下左右前後運動,從不直來直往,而是做圓環或者弧線運動。拳論說:“至於手足運動不外一圓”,圓弧運動則柔和自如,彈性自生。

腰脊旋轉,催動四肢千變萬化,四肢變化帶動腰脊旋轉,那就自然形成氣血協調,神志舒暢。太極之圓其外無邊,其內無點。內外雖然有別,但不是分裂或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有機統一體。由外向內,以內催外,內外一致,緊密配合,兩者的關係如此,不可顧此失彼。太極拳的一舉一動始終不離一個圓字。

(十)松:

就是放鬆、松淨。“松”不是單指放鬆某一部分、放鬆某一關節,而是指周身肌膚骨節處處鬆開。前面已說過,練太極拳是以“意”為引導的。所以練拳時要有放鬆的意識。用意識來引導全身的肌肉和關節,四肢百骸由僵變柔,運轉也就輕靈圓和,勁力發放時自然無堅不摧。所謂松沉不同於松垮,不同於散亂,而要松而不懈,松而不散。懈則飄浮,散則無根。松沉則輕靈穩固而有勁。身軀形成上虛下實、胸寬腹實狀態。

(十一)隨:

就是跟隨、相隨的意思。也就是上引下隨,下引上隨,左右協調,周身一體,互相貫通。練拳時切不可左引右停,上動下滯,各不牽連。四肢百骸必須做到:“一動無有不動”和“一靜百靜”。形成習慣後,就不至於產生顧此失彼,瞻前不顧後的現象了。

眼神和動作的關係是“眼神領先,各個關連”。腳步和身軀的關係是“步隨身換”、“身隨步移”。拳論說:“上若動,則下自隨之;下若動,則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說的都是同樣的道理。

(十二)謙:

就是謙虛、虛心。在練拳時,要虛心學習,不要淺嘗輒止。因為學習任何一門知識,都是沒有止境的,學拳也不例外。拳術的一招一勢,機智靈活,千變萬化。入門後,雖然有所理解,而其深奧之處,還有待於長期反復實踐,才能逐步理解。另外,應有自知之明,常以“滿招損,謙受益”為座右銘,經常鞭策和激勵自己。

(十三)恒:

就是堅持,從不停頓。我們不論做什麼,只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頑強不懈的學習態度,並能反復不斷的實踐,那麼再大的困難都是能夠克服的,學拳也是如此。但多數人初學時表示態度誠懇,決心大,一旦學會了初步的架子,便以為已經全部學會了,學習的勁頭也就松下來了。

其實,這才像一個剛剛學會站立的嬰兒邁出了第一步,離真正的功夫還相差甚遠。再過些時候又覺得練不練都無所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任其自流,結果把已學會的也忘得一乾二淨,前功盡棄,半途而廢。像這樣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

所以我們應該每天堅持鍛煉,決不可間斷。初學時,可能由於改變腰腿習慣,會有站立不穩等感覺,但學了一段時間,就會覺得滿身輕鬆,吃得香,睡得穩,便得暢。身心愉快,體力增強,患慢性病者病情逐漸好轉。

也有一些人意?a href="http://www.iyangsheng.com/tag/?kw=%BE%B2" class="blue" target="_blank">靜患幔驢嗯呂郟蛞蚧肪潮淝ǘ黃韌A罰潞缶醯沒膁聿皇剩謔怯只指炊土叮芸煲不指戳飼崴捎淇臁>庵址錘吹娜送芴寤岬?a href="http://www.iyangsheng.com/tag/?kw=%CC%AB%BC%AB" class="blue" target="_blank">太極拳的顯著效益。

十三字訣的總訣就是一個“練”字,舍“練”而空談則總無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