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中醫對於夏季養生的建議

夏季已經到來, 氣溫也逐漸開始變得炎熱起來。 因為夏季出汗較多, 很可能導致風邪乘襲, 使身體的健康受到威脅。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內風,

也就是肝風內動的情況。 對付這種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時補水, 在中醫的理論中, 這水也不是亂補的,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及時補水能夠預防內風

談到預防內風, 自然要瞭解致病原因。 小滿過後, 部分地區氣溫驟然升高, 不用說“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了, 就是坐著不動都滿身是汗。 適度出汗可調節體溫, 抵禦風熱、風寒等“外風”入侵, 對身體是有利的。 但夏天氣溫高, 人體要維持正常的體溫, 就要消耗比平時多的津液, 津液儲存相對較少, 屬於熱盛傷津。 如果一次出汗太多, 又沒有及時補充水分, 由於“津液同源”, 人體會自動從血液中抽吸津液, 導致“津枯血燥”。

津液是人體健康的物質基礎之一, 平時身體正常感覺不到重要性,

一旦患病問題就會凸顯。 津液和血液都少了, 臟腑就開始“鬧罷工”了, 氣血不受臟腑的約束, 就不按正常的順序流動, 反過來四處亂闖, 引起眩暈、視物旋轉、抽搐等症狀。 由於這不是感受自然界中的外風, 症狀卻像自然界的風一樣急驟、多變, 因此被稱為“內風”。

人體缺水的表現有哪些

注意力渙散

人的注意力和大腦的工作狀態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大腦出現問題注意力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缺水會使大腦缺血, 進而導致頭暈。

突發疲勞困倦

身體的代謝離不開水, 西醫認為水是構成內環境的主要物質之一, 而中醫則把水和精微物質作用生成的津液視為健康的必需品。 身體缺水時會感到疲勞、反應遲鈍,

兒 童則表現得不如往常活潑, 忽然變安靜。 如果大量喝水後還口渴, 可能是腎上腺疲勞導致, 這類人應該保證每天攝入3.7升左右的水分。

大小便減少

喝水少, 能排出來的自然也不會太多——除了充當人體內的溶劑之外, 身體功能的維持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便秘和排尿困難是兩個常見的缺水症狀, 如果 8小時內、嬰兒3小時內沒有上廁所, 有時還伴有抽筋等, 就說明他們身體缺水。

呼吸急促

呼吸急促, 在中醫看來也就是氣虛。 而氣虛主要是指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 所謂氣, 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 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穀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 就同動物口渴會劇烈喘息一樣,

人缺水的時候也會表現出呼吸困難, 有時還會心跳加快, 此時應及時補充水分, 否則會增加心臟病發病率。

補水注意事項

人在夏季, 由於肌表水分蒸發, 所以要補充更多的水以維持平衡。 在正常情況下, 辦公族每天要喝6到8杯溫開水, 1杯水大約200毫升。 但是如果夏季在室外工作或參加室外活動, 又大量出汗時, 就要根據嘴唇的乾燥程度定時、定量飲用了, 即渴了就喝、不渴少喝、少量多次喝(每次100~200毫升, 半小時到1小時喝一次)。 燒開的水要密封好, 在24小時內飲用。 含礦物質的水盡可能不煮沸, 直接飲用。 此外, 飲酒後務必飲用2杯以上涼水, 使血液被沖淡, 給肝臟更多處理負擔的時間。

結語: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關於中醫對於夏季養生的一些建議的簡單介紹。

我們可以知道補水同樣是被中醫所推崇的一種養生方式, 希望朋友們在炎熱的夏季多多注意補充身體中的水分, 以免健康受到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