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

您知道什麼是針灸嗎?

[導語]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 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 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 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 來治療全身疾病的。

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 找出疾病的關鍵, 辨別疾病的性質, 確定病變屬於哪一經脈, 哪一臟腑, 辨明它是屬於表裡、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 做出診斷。 然後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 進行治療。 以通經脈, 調氣血, 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 使臟腑功能趨於調和, 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針灸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 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

千百年來, 對保衛健康, 繁衍民族, 有過卓越的貢獻, 直到現在, 仍然擔當著這個任務, 為廣大群眾所信賴。

【名稱】:針灸

【拼音】:zhēn jiǔ

基本解釋

以針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 針法是用金屬製成的針, 刺入人體一定的穴位, 運用手法, 以調整營衛氣血;灸法是用艾絨搓成艾條或艾炷, 點燃以溫灼穴位的皮膚表面。 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的目的。

詳細解釋

釋義:亦作“針灸”。 中醫針法和灸法的總稱。 針法是用特製的金屬針, 按一定穴位, 刺入患者體內, 運用操作手法以達到治病的目的。 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 溫灼穴位的皮膚表面, 利用熱刺激來治病。 針灸是我國醫學的寶貴遺產。

【出處】:《素問·病能論》:“有病頸癰者, 或石治之, 或針灸治之而皆已。

【示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或不當飲藥, 或不當針灸。 ” 晉·葛洪 《抱樸子·勤求》:“被疾病則遽針灸。 ” 唐·吳兢 《貞觀政要·征伐》:“ 道宗 在陣損足, 帝親為針灸。 ” 清·俞正燮 《癸巳類稿·持素畢》:“宗氣營衛, 有生之常, 針灸之外, 湯藥至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