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中醫怎麼治療小兒濕疹與“痄腮”

小兒濕疹

夏枯草是一味常用的清熱瀉火中藥, 主要功效是清肝明目、散結消腫。 藥理研究表明, 夏枯草的有效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經臨床驗證, 單味夏枯草煎液外洗, 對小兒濕疹有極好的效果。

方法:取夏枯草150~200克, 放入2500~3000毫升水中煮沸10~15分鐘, 去渣, 倒入盆中, 水溫冷卻至38℃~41℃。 操作者先一手托住患兒頭頸、身體, 一手用消毒小方巾蘸藥液輕輕擦洗頭面部數次。 然後將患兒全身仰臥浸於藥液中, 手托著頸部露出水面, 再用方巾蘸藥液淋于患兒未浸著部位約10~15分鐘。

藥浴完畢, 置患兒于乾淨柔軟的浴巾中擦乾。 每日一次, 連續3天。

藥浴後4~6小時即可見效, 夏枯草外洗無副作用, 價格低廉, 值得推廣使用。

痄腮

痄腮, 即流行性腮腺炎, 是春季小兒多發的傳染性疾病。 臨床應用證明, 用野菊花葉為主外治痄腮, 效果極佳。 現將方法介紹於下:

治法:先用常規消毒法處理患部, 取鮮野菊花葉一把(約50克), 洗淨搗爛如泥, 加入赤小豆粉30克, 用適量蛋清調和上述藥泥, 塗在紗布上並貼於患處, 加以固定。 一般每日一換藥, 重者換兩次藥。 大多數患者在貼藥後, 局部即覺清涼, 數小時後熱痛顯著減輕。

中醫認為, 痄腮系由外感風溫時邪, 內有胃熱上乘, 蘊結于少陽、陽明之絡, 絡脈失和, 氣血凝滯於頣頜之間而致。

野菊花葉性味苦辛、微寒, 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 被譽為治癰要藥;赤小豆性甘平, 解毒排膿, 利水消腫;另輔以有抗炎、粘附作用的雞蛋清調和諸藥, 作用迅速, 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