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委陵菜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毛雞腿子、野雞膀子、蛤蟆草、山蘿蔔、翻白草[山東]、白頭翁[湖北]

【性狀】本品根呈圓柱形或類圓錐形, 略扭曲, 有的有分枝, 長5~17cm, 直徑0.5~1cm;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紅色, 有縱紋, 粗皮易成片狀剝落;根頭部稍膨大;質硬, 易折斷, 斷面皮部薄, 暗棕色, 常與木部分離, 射線呈放射狀排列。 葉基生, 單數羽狀複葉, 有柄;小葉狹長橢圓形, 邊緣羽狀深裂, 下表面及葉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 氣微, 味澀、微苦。

【鑒別】

(1)本品粉末灰褐色。 非腺毛極多, 單細胞, 平直或彎曲, 有的纏結成團, 細長, 直徑7~37μm, 長約至4000μm, 壁厚。 草酸鈣簇晶存在於葉肉組織中, 直徑6~65μm,

偶有小方晶。 木纖維長梭形, 直徑7~14μm, 壁稍厚, 孔溝明顯。 木栓細胞類多角形或扁長方形, 內含黃棕色物。

(2) 取本品粉末1g, 加石油醚(60~90℃)10ml,溫浸3 小時, 濾過, 濾液揮幹, 加乙醇10ml使溶解, 濾過, 濾液濃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委陵菜對照藥材1g, 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 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 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 為展開劑, 展開, 取出, 晾乾, 噴以2% 三氯化鐵溶液與鐵氰化鉀試液的等量混合溶液。 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 顯相同的藍色斑點。

【性味歸經】苦, 寒。 歸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涼血止痢。 用於赤痢腹痛, 久痢不止, 痔瘡出血, 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9~15g。 外用鮮品適量, 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備註】(1)同屬植物粘委陵菜Potentilla viscosa Donn, 西藏以全草作委陵菜入藥功效類似。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