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痛風飲食四避五益

主講人: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 李晨鐘

都說痛風是吃出來的“富貴病”, 要緩解病情, 患者應該管住嘴。 但生活中很多人不以為意, 為滿足口舌之欲仍整日酒肉相伴、胡吃海喝, 最終病情惡化、得不償失。

痛風是體內尿酸排泄障礙或尿酸生成過多, 導致血液中尿酸水準過高(高尿酸血症)的一組疾病, 嚴重時患者會出現痛風石、關節炎甚至腎功能不全。 尿酸是嘌呤的代謝產物, 人體內20%的嘌呤來自食物, 因此飲食干預、控制嘌呤的攝入對延緩痛風的發展、減少併發症非常關鍵。

那到底什麼能吃, 什麼不能吃呢?具體而言, 痛風患者的飲食要遵循“四避五益”。

避免高嘌呤食物。 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超過75毫克的, 就是高嘌呤食物。 生活中我們常接觸的高嘌呤食物有動物內臟如肝、腎、腦、腸、舌、胰、脾等;海鮮類如貝類、海魚、魚卵、蝦蟹、紫菜等;肉湯和肉汁(尤其是火鍋湯和老火湯);新鮮蘑菇和豆芽菜等。 這些食物痛風患者應避而遠之。

避免酒類和含酒精飲料。 酒類中嘌呤含量一般很少, 但酒精在體內轉變成乙酸, 可以抑制尿酸在腎臟的排泄。 不同酒類引起的痛風風險不一樣, 從大到小依次為:啤酒、陳年黃酒>烈酒>幹紅葡萄酒。 啤酒、黃酒等嘌呤含量不算低, 喝得越多痛風風險越高。 國外有研究發現, 幹紅葡萄酒不會增加痛風風險,

可能與其含有的白藜蘆醇能抗氧化、減少尿酸產生有關。 但幹紅酒精含量達12%, 過多飲用(每天超過200毫升)仍會減少尿酸排泄, 加重高尿酸血症和痛風。

避免含糖飲料。 一項對3萬人長達12年的研究發現, 飲用含糖飲料越多, 痛風發生風險越高。 含糖飲料多用玉米糖漿調味, 其富含的果糖會促進嘌呤的產生而增加血尿酸。

避免甜點。 與含糖飲料類似, 甜點中果糖含量較高, 會增加尿酸產生;人造奶油製作的甜點所含的反式脂肪酸也會促使痛風發作。 另外, 甜點熱量較高, 吃太多易引起肥胖和高胰島素血症, 抑制了尿酸的排泄而使體內尿酸升高。 因此, 痛風病人最好少吃甜點。

要說明的是, 以前人們認為豆類屬於高嘌呤食物,

痛風患者應少吃。 但近來的研究發現, 不管是豆類還是豆製品, 對提高血尿酸水準和痛風發生風險都沒有明顯作用。 這可能是豆類中含有促尿酸排泄的物質, 且嘌呤含量會在豆製品加工過程中明顯降低。 因此, 痛風患者無需刻意避免豆類或豆製品, 當然也不建議多吃。

蔬菜和水果有益。 蔬菜食用越多, 血尿酸水準越低。 平時可多吃蓮藕、茭白、芋頭、土豆、淮山、茨菇等根莖類蔬菜。 各種水果對痛風都有益, 其中櫻桃預防痛風的效果最好。

咖啡有益。 多項研究顯示, 每天飲用約250毫升的咖啡(包括清咖、奶咖、花式咖啡等), 可以降低痛風的風險。 其原因可能是咖啡因能抑制尿酸產生所需的酶(黃嘌呤氧化酶)從而減少尿酸生成。

乳製品有益。 與不吃乳製品人的相比, 經常食用乳製品的人痛風發病率下降44%。 但全脂奶脂肪含量較高, 可能會提高痛風風險, 建議患者多喝低脂奶。 脫脂、低脂奶粉和優酪乳也可降低痛風風險, 平時可放心飲用。

維生素C有益。 每天口服500毫克維生素C 可降低血尿酸20 微摩爾/升, 對預防痛風有顯著效果。

多喝水有益。 對痛風患者來說, 每天尿量超過2000毫升能降低尿液中尿酸濃度和尿酸性腎結石的風險。 患者每日可喝足量的水保證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