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什麼季節養腎呢

養生現在大家都是非常關注的, 這是由於現在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差的, 導致污染物變得更加的嚴重, 所以人們的身體自然而然就會跟著變的很差, 很多人都提前進入到了亞健康, 所以對於腎臟部位的滋補是非常關鍵的, 但是要根據季節的不同來進行滋補的, 有一些季節是非常的適合去滋補自己腎部的, 但是有一些根本就是不適合的。

冬天氣候寒冷, 精氣內藏, 消化吸收功能好, 如果此時適當增加營養, 服用一些滋補藥物容易被吸收。 但藥補或食補需因人而異, 辨證施治。 如果有明顯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小便頻數、五更瀉泄等, 這多為腎陽虛。 可用:①制附子10克、豬蹄2個燉熟, 食肉喝湯。 ②狗肉500克, 黑豆100克燉熟食用。 ③狗肉、番薯各500克, 切小塊加冷水適量, 文火燉2~3小時, 加少量食鹽調味食之。 ④雞肝1-2個, 肉桂2~3克, 加清水適量放瓷盅內蓋好, 隔水燉熱飲湯吃雞肝。

如表現為頭暈眼花, 耳鳴耳聾, 咳嗽痰血, 夜熱盜汗, 多為腎陰虛的證候。 可用:①羊腎1對, 肉蓯蓉20克燉湯, 熟後調味服食。 ②枸杞子20克, 菊花10克水煎服用。 如果沒有明顯的腎虛表現, 則不要輕易服用補藥。 可有選擇地食用一些有助於補益腎精的食物即可, 如豬蹄、腰花、蜂乳、甲魚、鱔魚、鴿、牛奶、雞、鴨、狗肉、核桃、黑豆、栗、大棗等。

中醫認為腎含真陰和真陽, 五臟之陰非腎陰不能滋, 五臟之陽非腎陽不能養。 腎陰為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 腎陽則是活動的基本動力;腎陰是腎陽的物質基礎, 腎陽是腎陰的功能表現。 人生於天地之間, 稟受陰陽之氣, 體內陰陽變化與自然界陰陽變化緊密相隨。 冬在五臟應腎, 而體之陰陽根之於腎, 因此冬季攝生的重點是調攝腎之陰陽。

“腎者主蟄, 封藏之本”, 因而冬季養腎必須慎防房事, 保護住精血。 正如《黃帝內經》中說的那樣:“冬不藏經, 春必病瘟。 ”

冬天天氣寒冷, 寒與腎相應, 最易傷害腎的陽氣。 這對身體造成了兩個傷害, 一是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疾病;另外, 腎陽氣虛又傷及腎陰, 腎陰不足, 則咽幹口燥, 頭暈耳鳴疾病也隨之而生。 所以說冬天對腎的保養十分重要。

通常來說都是在冬天的時候適合去滋補自己的腎部, 這主要有就是由於在冬天裡面的時候天氣會變得特別的寒冷的, 所以就會非常的容易傷害到我們的腎部, 正是由於傷害變得比較的大, 所以才會讓我們的腎部出現更加嚴重的問題,

那麼就更加的適合在這個時候進行滋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