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中秋后養生九要點 多搓手可預防感冒

中秋節已經過去了, 因為中秋節期間大吃大喝, 暴飲暴食、睡眠不規律等不良行為將影響中秋后一段時間。 想要節后過得好, 就要注重養生保健。 那么中秋后如何養生呢?中秋后養生要掌握9大要點, 下面一一為您介紹, 一起來看看吧。

1、多搓手, 可預防感冒

較簡易、有效預防感冒的方法可數“搓掌”法了。 雙手反復搓掌對預防感冒大有裨益。 中醫認為雙手拇指的根部(即“大魚際”)脈穴兀豐, 經常合掌搓擦, 對改善上呼吸道功能及新陳代謝頗有效果。

操作方法甚簡單:即雙手合掌, 對搓時兩手的“大魚際”應貼合, 以搓得雙手發熱為度。 亦可一手固定不動, 另一手對其搓動。 再兩手上下交替互擦1-2分鐘, 手掌便會發熱, 這樣可促進“大魚際”的血液循環、疏通脈穴, 強化呼吸道, 抵御感冒病毒侵襲, 提高免疫能力。

2、節后最好多喝粥和湯

在所有節后綜合征中, 腸胃問題是人們最大困擾。

一方面大魚大肉、開懷暢飲, 讓腸胃大受刺激。 另一方面, 晚睡晚起, 飲食不規律, 又讓腸胃飽經摧殘, 所以很多人在年后, 會出現各種腸胃問題, 比如消化不良、肚脹惡心還有神經性厭食等。 營養學家提醒大家, 中秋之后, 都市人首先要調養腸胃, 通過飲食讓身體盡快恢復狀態。

節后最好多喝粥和湯, 蔬菜可以做成粥, 這樣不僅能補充纖維素, 而且利于排毒。 早上可以喝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花生粥等。

3、晨飲淡鹽水, 晚飲蜂蜜水

養生專家提出, 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 晚晚蜜湯。 ”光喝白開水, 水分易流失, 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 情況就大不同了, 這種方法, 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白天喝點鹽水, 晚上則喝點蜜水, 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 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 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現代醫學證明, 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 均有療效。 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 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因此, 當秋天來臨之際, 最好“晨飲淡鹽水、晚喝蜂蜜水”, 以保身體健康!

4、早睡早起, 增加午睡

對于渴望秋季養生的朋友, 入秋之后就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了。 例如, 就是比以往早睡10分鐘, 20分鐘, 也會對秋季養生起到很大幫助。 秋季養生對于女性朋友尤其重要, 更應注重早睡早起。 夜愈深, 寒氣愈重, 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 給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隱患, 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對于上班一族, 午睡是必不可少的。 每天中午小睡片刻, 不但可以恢復精力, 還能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對于退休在家的老人, 睡午覺就更是必需的了, 既能打發時間, 又利于健康。

5、加強鍛煉, 適量運動

秋天是養肺的季節, 戶外運動正當時, 適當參加一些戶外運動,

不但可以養肺, 還能驅除秋乏, 有助于減肥。 養生專家建議, 秋季可以適當地參與諸如登山、慢跑等戶外運動。

秋季運動可多選擇一些戶外有氧運動, 比如戶外慢跑。 據介紹, 慢跑可以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減輕動脈硬化等。 戶外慢跑要選擇空氣清新的公園、江邊等地, 遠離工地、馬路, 讓你的身體呼吸新鮮空氣。 如果清晨慢跑, 要掌握好節奏, 做足準備運動, 慢慢進入狀態。 清晨起床, 身體其實還沒有完全蘇醒, 這時強行讓身體進行相當負荷的工作, 反而對身體不利。 清晨運動前, 可小口喝水后, 活動全身各個關節, 將身體喚醒, 再進行慢跑。 秋天不宜大量出汗, 慢跑的最好狀態是微微冒汗。

6、心情舒暢, 預防悲秋

由于秋季白天漸短, 人體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 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 因而會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 常年在室內工作的成年女性, 體質較弱或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 以及平時對寒冷比較敏感的人, 更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癥。

“多事之秋”并不可怕,老年人應保持樂觀情緒和良好的精神狀態,凡事要看開、想開;晴朗的日子里,應多外出活動,如假日郊游、登高觀景等,既可使人心曠神怡,還可接受陽光的沐浴,對神經系統起到調節安撫作用,保持起居、飲食有常的生活習慣,在飲食上,可多吃些健腦活血的食物,如核桃仁、雞蛋、豆制品等;適量采取一些耐寒鍛煉措施,增強機體對多變氣候的適應能力,如培養用冷水洗手、洗臉的習慣,多參與一些有利于愉悅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打牌、下棋、養鳥等。

7、適時添衣,適應天氣轉涼

穿衣講究“春捂秋凍”,這里的“凍”是指應該適當的凍一凍,以“略感涼而不感寒”為標準,不過暖也不過寒,有助于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在身體素質能夠承受的情況下,不要一冷就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那樣的話冬天不知道還要給身體裹幾層呢。

兒童和老年人體質較弱,對冷的敏感性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減,早、晚應多穿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當然要避免天一涼就加厚衣,這樣有利于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力。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寶寶來說,秋季穿衣除了要穿透氣、吸濕的純棉衣服外,還應注意防止秋季中暑,因為很多父母早上給寶寶穿了較厚的衣服,等到了中午氣溫升高時,往往又忘記給寶寶減衣服,導致寶寶被捂得中暑。

8、少吃辣,多吃酸

“少辛增酸”是中醫養生保健醫學對于秋冬交替時飲食的一個重要原則。這段時間的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要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類的火鍋食物。

秋冬交替時節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這個時候適當吃些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起到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發生的作用。酸性食物除了醋外,還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檸檬等偏酸性食物。特別是在流感高發的季節,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蘋果的人發病幾率要低。檸檬的有機酸含量比橘子、橙子等水果高出十幾倍。有機酸是維生素C的“安全衛士”,秋冬季時多吃檸檬或喝檸檬水能有效預防皮膚干燥和上火。

9、多吃蔬果,預防上火

秋季是一年中比較干燥的季節,從中醫角度上講,這個季節燥邪旺盛很容易侵犯人體。“一旦燥邪入侵,會導致人體津液耗損,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干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癥狀,即中醫所說的上火。”

專家建議人們應盡量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同時,應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喜歡喝茶的人,可以多喝綠茶,有清火的功效。需特別提醒的是,預防上火或者已經上火,都應該多喝水。以白開水為佳,也可以沖調蜂蜜水、淡鹽水等飲用,成年人每天以8杯水為基本飲水量。

更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癥。

“多事之秋”并不可怕,老年人應保持樂觀情緒和良好的精神狀態,凡事要看開、想開;晴朗的日子里,應多外出活動,如假日郊游、登高觀景等,既可使人心曠神怡,還可接受陽光的沐浴,對神經系統起到調節安撫作用,保持起居、飲食有常的生活習慣,在飲食上,可多吃些健腦活血的食物,如核桃仁、雞蛋、豆制品等;適量采取一些耐寒鍛煉措施,增強機體對多變氣候的適應能力,如培養用冷水洗手、洗臉的習慣,多參與一些有利于愉悅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打牌、下棋、養鳥等。

7、適時添衣,適應天氣轉涼

穿衣講究“春捂秋凍”,這里的“凍”是指應該適當的凍一凍,以“略感涼而不感寒”為標準,不過暖也不過寒,有助于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在身體素質能夠承受的情況下,不要一冷就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那樣的話冬天不知道還要給身體裹幾層呢。

兒童和老年人體質較弱,對冷的敏感性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減,早、晚應多穿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當然要避免天一涼就加厚衣,這樣有利于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力。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寶寶來說,秋季穿衣除了要穿透氣、吸濕的純棉衣服外,還應注意防止秋季中暑,因為很多父母早上給寶寶穿了較厚的衣服,等到了中午氣溫升高時,往往又忘記給寶寶減衣服,導致寶寶被捂得中暑。

8、少吃辣,多吃酸

“少辛增酸”是中醫養生保健醫學對于秋冬交替時飲食的一個重要原則。這段時間的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要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類的火鍋食物。

秋冬交替時節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這個時候適當吃些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起到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發生的作用。酸性食物除了醋外,還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檸檬等偏酸性食物。特別是在流感高發的季節,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蘋果的人發病幾率要低。檸檬的有機酸含量比橘子、橙子等水果高出十幾倍。有機酸是維生素C的“安全衛士”,秋冬季時多吃檸檬或喝檸檬水能有效預防皮膚干燥和上火。

9、多吃蔬果,預防上火

秋季是一年中比較干燥的季節,從中醫角度上講,這個季節燥邪旺盛很容易侵犯人體。“一旦燥邪入侵,會導致人體津液耗損,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干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癥狀,即中醫所說的上火。”

專家建議人們應盡量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同時,應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喜歡喝茶的人,可以多喝綠茶,有清火的功效。需特別提醒的是,預防上火或者已經上火,都應該多喝水。以白開水為佳,也可以沖調蜂蜜水、淡鹽水等飲用,成年人每天以8杯水為基本飲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