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白菜有哪些營養價值

由於它物美價廉, 便於貯藏, 吃法多樣, 富含營養, 所以千百年來, 一直受到人們的歡迎, 被譽為“菜中之王”。

平常聽得最多的, 便是以前交通不發達時期, 北方人民過冬的時候, 地窖裡儲存量滿滿的大白菜。 就某種程度而言, 大白菜曾經是北方冬天的象徵。

那麼, 古人為什麼要把白菜叫做“菘”呢?宋人陸佃在《埤雅》中說:“菘性, 淩冬不凋, 四時常見, 有松之操, 故其字會意, 而本草以為, 交耐霜雪也。 ”白菜雖喜溫, 卻又抗霜耐寒, 氣溫降到零度時依然頂淩生長, 無論江南塞北均可落地生根。 看來將白菜喻為松柏, 也不無道理。

白菜在我國的栽培歷史, 比糧食作物還要久遠。 1954年, 考古人員在陝西西安半坡村一處新石器時代中期的部落遺址中, 發掘出一個陶罐, 裡面就裝有白菜子、芥菜子, 由此算來, 我們的祖輩先人, 在距今七八千年以前, 就已經開始種植白菜了。 《詩經》記載白菜日:“我有旨蓄, 可以禦冬。 ”

雖然, 白菜營養價值高, 但是大白菜本身也是一味中藥, 其入藥始見於南朝陶弘景的《名醫別錄》。 中醫認為其性微寒, 味甘無毒, 為養胃生津, 除煩解渴, 利尿通便, 清熱解毒, 是清涼降瀉兼補益良品。 《飲膳正要》言其“通利腸胃, 除胸中煩, 解酒毒”。 《滇南本草》謂之“走經絡, 利小便”。 李時珍說, 解酒渴, 消食下氣, 治瘴氣, 止熱氣嗽。 冬汁尤佳, 利小便。 《傷寒類要》上說,

患發時, “地菘一升, 日在服。 ”《太平聖惠方》說:“酒醉不醒, 菘菜籽二合, 細研, 以井水一大盞調之, 分為三服。 ”

白菜營養價值很高, 而且, 在當今的醫藥研究中發現, 白菜裡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類、糖類、和多種維生素、胡蘿蔔素、核黃素、粗纖維、尼克酸、硫胺素以及鈣、磷、鐵等成分。 另外, 白菜中還含有比較豐富的鈣質和維生素C, 當中, 粗纖維的含量更是豐富, 所以, 朋友們多吃白菜能疏通或消除腸淤血, 預防便秘痔瘡。 希望本文對朋友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