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處暑養生:注意養肺滋陰防秋燥 警惕這些病來襲

編者按: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處暑。 “處”含有終止之意, 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 生活上需要注意的事項也多了起來。 今天, 我們就和大家聊聊處暑養生的那些事兒。

【飲食篇】

飲食要少辛增酸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處暑時節要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的食物, 如銀耳、藕、菠菜、鴨蛋、蜂蜜等, 防止燥邪傷害人體。

另外, 秋季裡有一個著名的養陰法則, 叫“少辛增酸”。 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 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 所以處暑時節要多吃酸味水果,

如山楂、葡萄等, 而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 則要少吃或不吃了。 “少辛”是因為味辛的東西具有發散的作用, 會導致人體出汗, 隨後身體變涼了, 所以處暑後不宜多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熱食物, 更不宜吃燒烤食物。

多喝水喝粥預防秋燥

處暑後, 天氣較為乾燥、少雨, 人體會因此不適, 易發生諸如皮膚緊繃、起皮脫屑、毛髮枯燥、嘴唇乾燥或裂口、大便幹結等秋燥現象。 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預防秋燥的好方法。

“百合銀耳粥就是不錯的選擇。 ”李振榮說, 百合有清心, 潤肺, 寧神之功, 對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心悸、煩躁和失眠頗有好處。 銀耳味甘淡性平, 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 適用于虛勞乾咳、少痰和痰中帶血絲、口燥咽幹、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等症。

【詳細】

吃鴨肉: 潤肺健脾, 無病各家

“處暑”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夏天逐步開始轉為涼秋了。 天氣溫差增大、晝暖夜涼, 此時飲食應遵照潤肺健脾的原則, 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

鴨肉味甘、鹹, 性微涼, 能補陰益血、清熱健脾, 正是季節轉換時的絕佳食品。 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 做法也五花八門, 有白切鴨、檸檬鴨、子薑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 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 一般處暑這天, 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詳細】

處暑時節防燥養生喝燕麥

處暑時節, 早晚漸漸有些涼意, 但白天依然炎熱, 這時如果人體抵抗力下降, 容易導致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 抵抗力減弱, 極易使人傷風感冒,

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 針對人們常常感到既熱又燥, 容易出現皮膚乾癢、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等症狀, 建議多吃新鮮果蔬。 果蔬裡面富含水分和植物纖維, 可以有效緩解秋燥。

此時每天喝一杯燕麥原漿最是處暑養生的好選擇, 不僅能養胃, 還能預防感冒。 燕麥具有增加腸內黏性、促進膽酸排出、抑制脂質吸收等作用, 特別適合老年人每天服用。 而且燕麥中富含水溶性纖維β-葡聚糖, 因此可起到緩解便秘的功效。 β-葡聚糖還被認為是燕麥中降低膽固醇的主要功效成分。 【詳細】

處暑4種時令蔬菜要多吃

▲芹菜

芹菜性涼, 味甘辛無毒, 平肝健胃, 富含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氨基酸等。

▲胡蘿蔔

胡蘿蔔味甘、性平,

具有清熱解毒、補中安髒之功效, 非常適宜皮膚乾燥粗糙或患黑頭粉刺、角化型濕疹者食用。

▲玉米

初秋時節, 正值玉米上市, 建議大家多吃些鮮嫩的玉米。 因為其營養成分要比老玉米高很多。 玉米富含膳食纖維, 能促進腸蠕動, 減少人體對毒素的吸收。

▲白蘿蔔

秋季因為乾燥, 很容易因肺陰虛而出現肺熱咳嗽的症狀, 出現肺熱咳嗽喝點什麼湯好?白蘿蔔歸肺脾經, 可除疾潤肺、解毒生津, 主治肺痿肺熱, 如果覺得肺部不適, 秋季不妨用白蘿蔔來燉湯水飲用, 有良好的食療功效哦。 【詳細】

【養生篇】

睡好子午覺保持充足睡眠

處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爽。 醫生建議, 睡眠不僅可以消除疲勞, 還能使大腦、身體得到充分休息,

是養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 應充分利用睡眠來調養身體。 因此處暑後要睡子午覺, “子”是指子時, 夜間0-2點, 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而“午”則是指11-13點, 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

子午時分及時補眠, 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 又符合養生道理。 尤其是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因此, 市民們適當增加睡午覺和晚上睡覺時間, 至少每天多睡1小時。 晚上睡覺應關好門窗, 腹部蓋薄被, 防止脾胃受涼。

要堅持適量運動

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 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 即運動量不宜過大, 宜選擇輕鬆平緩的項目。

登山是秋季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 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迴圈功能,

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 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並能降低血糖, 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

需要注意的是, 登山是一種負重運動, 會對膝關節造成較大的負擔。 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 對年老體弱者, 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 以防產生不測。 【詳細】

【注意事項】

夏秋交替 慎防這些病

夏秋交替, 晝夜溫差較大, 抵抗力較差的人群和小孩極易患感冒。 夏秋之交需注意防寒, 注意室內通風, 多吃新鮮蔬果, 保證足夠的睡眠休息。 特別注意不能因為貪吃涼就大吃冷飲、洗冷水澡、久吹空調。

秋天濕度降低, 人很容易出現秋燥, 秋在五行中與肺相應, 而秋燥最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 秋季還是慢性支氣管炎易復發期,特別是老年人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且適應性差,極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病,所以平時要注意隨時增減衣服,多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情緒,過敏性哮喘患者還要避免接觸過敏源。

立秋後,早晚溫差明顯,身體的血管收縮和舒張變化較大,血壓容易波動,也是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的高發期。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一定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壓,不要讓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吃冷飲料,不用冷水洗澡、洗腳等。

同時,秋天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欲旺盛,過多地進食會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容易導致胃病復發。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還應當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胃腸道的血液迴圈,減少發病機會,並注意膳食合理,要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戒煙戒酒。

此外,天氣逐漸乾燥,各種過敏因素同樣容易“招搖過市”,刺激人的鼻黏膜,引發過敏性鼻炎。如果出現連續打十幾個、二十幾個噴嚏、鼻塞很厲害、流清鼻涕,並可能伴有頭疼等症狀,那大多是已經中招了。預防過敏性鼻炎的發生,首先得知道是自己對什麼過敏,然後“敬而遠之”。在日常生活中,溫差較大時要注意添衣服,加強保暖;房間內空氣要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平時少與花粉、寵物等接觸;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詳細】

胡亂“貼秋膘” 當心高尿酸血症“貼上身”

入秋之後,很多人開始進補,即民間俗稱的“貼秋膘”。有醫學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貼秋膘”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飲食方案,如果胡吃海喝,可能會引發高尿酸血症。

安徽省針灸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丁麗告訴記者,高尿酸血症就是一種“吃”出來的疾病。“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危害已經越來越受重視,但是高尿酸這一正在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第四高”往往被忽視——人體每日產生約700毫克尿酸,如果出現營養攝取過盛、過度飲酒等生活習慣就會打破這種平衡,引起身體中尿酸量的增加,這就是高尿酸血症。長期患有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很可能發展為慢性腎臟損傷、腎臟形態異常、腎功能下降,甚至衰竭。若不積極控制、治療,還會引發或加重動脈硬化,引發心血管疾病。【詳細】

秋季還是慢性支氣管炎易復發期,特別是老年人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且適應性差,極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病,所以平時要注意隨時增減衣服,多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情緒,過敏性哮喘患者還要避免接觸過敏源。

立秋後,早晚溫差明顯,身體的血管收縮和舒張變化較大,血壓容易波動,也是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的高發期。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一定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壓,不要讓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吃冷飲料,不用冷水洗澡、洗腳等。

同時,秋天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欲旺盛,過多地進食會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容易導致胃病復發。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還應當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胃腸道的血液迴圈,減少發病機會,並注意膳食合理,要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戒煙戒酒。

此外,天氣逐漸乾燥,各種過敏因素同樣容易“招搖過市”,刺激人的鼻黏膜,引發過敏性鼻炎。如果出現連續打十幾個、二十幾個噴嚏、鼻塞很厲害、流清鼻涕,並可能伴有頭疼等症狀,那大多是已經中招了。預防過敏性鼻炎的發生,首先得知道是自己對什麼過敏,然後“敬而遠之”。在日常生活中,溫差較大時要注意添衣服,加強保暖;房間內空氣要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平時少與花粉、寵物等接觸;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詳細】

胡亂“貼秋膘” 當心高尿酸血症“貼上身”

入秋之後,很多人開始進補,即民間俗稱的“貼秋膘”。有醫學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貼秋膘”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飲食方案,如果胡吃海喝,可能會引發高尿酸血症。

安徽省針灸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丁麗告訴記者,高尿酸血症就是一種“吃”出來的疾病。“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危害已經越來越受重視,但是高尿酸這一正在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第四高”往往被忽視——人體每日產生約700毫克尿酸,如果出現營養攝取過盛、過度飲酒等生活習慣就會打破這種平衡,引起身體中尿酸量的增加,這就是高尿酸血症。長期患有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很可能發展為慢性腎臟損傷、腎臟形態異常、腎功能下降,甚至衰竭。若不積極控制、治療,還會引發或加重動脈硬化,引發心血管疾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