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娘娘菜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Niánɡ Niánɡ Cài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薄蒴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pyrodiclis holosteozides(C.A.Mey.)Fenzl ex Fisch.etC.A.Mey[Gouffeia hofosieoidesC.A.Mey.ex Edgew.et Hook.f.;Arenaria holostcoides(C.A.Mey.)Edgew.]

採收和儲藏:6-7月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 高40-100cm。 全株有腺柔毛。 莖多分枝, 具縱條紋。 單葉對生;葉線形至線狀披針形, 長3-7cm, 寬2-5mm, 幾無柄, 先端尖或銳尖, 表面有柔毛, 沿中脈毛較多。 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花梗細長, 密生腺毛;萼片5, 線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 背面疏生腺毛;花瓣5, 白色, 寬倒卵形, 全緣;雄蕊10, 花絲基部寬扁;子房卵形, 花柱2, 短線形。 蒴果卵形, 比宿存萼片短, 薄膜質, 2瓣裂。 種子扁腎形, 常2-4粒, 紅褐色, 有疣狀突起。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0-4200m的田間、山地草原或林緣。

資源分佈:分佈於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和西藏。

【性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肺;散瘀托毒。 主肺熱咳嗽;癰疽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 外用:適量, 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