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黃帝內經和針灸的關系


大家可能不知道, 針灸是一個很偉大的發明, 最早時期它是記載在黃帝內經里的, 因此人們說黃帝內經和真就是不可分割的, 它們之間是有著練聯系的, 可能大家平時了解的這方面知識不是很多, 沒關系, 如果想要多了解一下, 可以和打擊介紹一下。


針灸是中醫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如今的社會中, 很多朋友都會選擇利用針灸來進行治療疾病和養生。 下面, 我們就來了解下黃帝內經和針灸的關系。


在中國已經有著數千年的歷史, 曾經為中華民族的健康與繁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針灸是中醫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是中醫理論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內經》作為中醫學的第一經典, 更是針灸理論的淵藪、臨床運用的規范。


《黃帝內經》記載了針灸的起源, 《素問·異法方宜論》云:“砭石者, 亦從東方來……毒藥者, 亦從西方來……灸焫者,

亦從北方來……九針者, 亦從南方來……導引按蹺者, 亦從中央出也。 ”指出灸法來源于北方, 因“北方者, 天地所閉藏之域也。


其地高陵居, 風寒冰冽, 其民樂野處而乳食, 臟寒生滿病, 其治宜灸焫”, 即北方是自然界封閉固藏之氣所在, 也是陽氣閉藏之處, 地勢較高, 天氣寒冷, 人們因為游牧而常居住在野外, 以乳制品為食, 乳制品性涼易引起腹脹, 所以北方宜用溫暖的灸法來治療寒性的疾病;九針來源于南方, 因“南方者, 天地所長養, 陽之所盛處也。


其地下, 水土弱, 霧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胕, 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 其病攣痹, 其治宜微針”。 即南方屬于火, 通于夏季, 是自然界長養之氣所在的地方, 也是陽氣充盛的地方, 天氣較熱, 地勢較低,

水土較弱, 霧露較多, 水濕之氣較盛, 人們喜歡吃發酵類的東西, 皮膚細膩而紅, 因天氣悶熱潮濕而容易阻滯經脈出現筋脈拘攣、骨節麻痹疼痛之類的疾病, 所以南方宜用針刺。


溫馨提示:經過以上的簡述, 大家都對黃帝內經有所了解了吧, 黃帝內經里邊有很多知識點, 大家要是學習的話, 可以看看黃帝內經的這本書, 如果又看不明白的地方, 可以自己搜集一下相關的資料, 對大家的身體也是有很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