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腳後跟疼吃點什麼藥

有很多患者走路走多了的時候就經常會感覺到腳後跟疼痛, 引起腳後跟疼痛的原因, 多數都和我們腎臟有著很大的關係, 而且有些時候腳後跟疼痛, 甚至會影響到正常的走路, 在這個時候患者可以補充一些烏雞白鳳丸, 或者是採用按摩的方法止痛, 那麼腳後跟疼, 吃點什麼藥管用呢?

導致足跟疼痛的原因

第一種:腳跟受風濕。 這類病人受天氣變化影響較大, 天氣忽冷忽熱時, 行走時腳後跟疼痛難忍。

第二種:腳跟血脈不活。 這類病人症狀表現為:如早上起床下地行走{或者}在沙發做一段時間下地行走時, 腳後跟就像針紮一樣疼, 但是行走一會疼痛的症狀逐漸消失, 再在沙發做一段時間下地行走又疼, 就這樣反反復複。

第三種:跟腱炎, 腳跟骨刺, 跟墊炎。 這類病人症狀表現為下地行走腳後跟就疼, 嚴重時腳跟浮腫最嚴重時腳跟側面起包。

足跟痛分為兩種:一種是真性足跟痛, X光片證實確有跟骨骨刺的形成, 痛點集中;另一種是假性足跟痛, X光片沒有骨刺增生的形成, 足跟部持續疼痛, 雙腿有沉重的乏力感。 足跟痛常表現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 走幾步後便可以逐漸緩解。

足跟痛分為兩種:一種是真性足跟痛, X光片證實確有跟骨骨刺的形成, 痛點集中;另一種是假性足跟痛, X光片沒有骨刺增生的形成, 足跟部持續疼痛, 雙腿有沉重的乏力感。 足跟痛常表現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 走幾步後便可以逐漸緩解。

如何預防和減輕腳後跟疼:

第一:選擇穿輕軟合適的鞋子,使用海綿跟墊, 減輕足跟壓力, 防止跟骨損傷

第二:老年人應當防止過度負重及用力, 包括控制體重, 避免重體力活動

第三:堅持足部鍛煉, 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彈力, 如赤腳在沙地上行走

第四:堅持每晚用溫水泡腳30分鐘左右, 或者給足部做簡單的按壓, 促進局部血液迴圈

第五:外敷貼劑趙 氏 養 生 膏 貼, 特效治療足跟痛,

方內融合地道野生藥材之精華, 獨特秘制組方, 直接敷貼於患處, 通過藥力滲透入皮膚, 內傳經絡、臟腑, 快速起到溫經通脈, 活血化瘀, 消腫止痛, 強筋健骨等作用, 刺激神經末梢, 擴張血管, 促進局部血液迴圈, 改善周圍組織營養, 達到消腫, 消炎和鎮痛之目的。

成功治療“腳跟痛”的秘方:

1)取烏梅200克, 加水濃煮30分鐘, 去梅, 加白醋100克。 待溫度適宜, 泡腳。

2)用肥豬肉, 酒適量。 肥豬肉切片, 蘸熱酒敷患處。

3)取複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 浸泡2--4小時, 然後煮沸15分鐘, 水汁備用, 待稍溫後浸泡患處20分鐘, 先熏後洗, 1日2--3次, 1劑可用2日。

4)用威靈仙5--10克(搗碎)、陳醋適量。 調成膏狀, 備用。 先將患足浸泡熱水中5--10分鐘, 擦乾後將藥膏敷於足跟, 外用布繃帶包紮。 晚上休息時, 可將患足放在熱水袋上熱敷。 每2天換藥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適量。 前三味共研細未, 調拌白酒, 外敷貼患處。

6)用白芍藥30克、懷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 前3味水煎取汁, 分2次溫服, 藥渣加元茴再煎, 沸1--2分鐘後加入白酒及醋, 趁熱熏洗患處,

每日1劑, 7日為1療程。 一般1--2個療程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