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藥補不如食補 11種主食健康效用

我國歷來認為“藥補不如食補”、“民以食為天”。 可是你是否我們每天攝取的主食有什麼營養?它們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作用?甚至, 緩中取勝, 達到藥物起不到的食療作用。

1.粳米(大米)味甘, 性平

《黃帝內經》在治病的同時, 推崇食養, 穀肉果菜之中五穀為首, 粳米為第一養人之品。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千金言食治》中稱其具有補脾胃、益氣血、長肌肉、和五臟的作用。 長期服用能夠強身體, 悅顏色, 聰明耳目。

2.糯米味甘、微溫

具有暖脾胃, 補中益氣, 縮小便的作用。

3.赤小豆味甘、酸, 性平

具有補血、利尿消腫、清熱利濕退黃、解毒排膿、通乳的作用。

長期食用可養血容顏, 治療各種貧血。

因下行利濕消腫, 可用於腎炎水腫、腳氣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及輕度黃疸等症。 因人血降火行血, 並可下行利濕消腫, 外可消血熱之毒, 故可治瘡毒之症、皮膚紅腫之症, 常配合清熱解毒藥作湯劑內服, 一般可作粥、作醬食用。

以本品120克(發芽), 煮豬的胰臟l個, 經常服用, 對糖尿病有一定療效。

4.小麥味甘, 性平

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氣、補血益精的作用。 長期服用能夠健體益智, 清熱除煩。 可用於虛弱證的輔助食療, 一般以麵粉煮粥為宜。 另外, 浮小麥有養心斂汗之功, 多用此煎湯治療心虛自汗。

5.大豆味甘, 性平

有黃豆、黑豆之分, 均具有豐富的營養。 其中, 黃豆又有健脾益氣、生精利水之功,

可作為小兒、老人、病弱者保健之用, 也可用於營養不良引起的水腫。 一般

採取煮食, 或磨制豆漿煮飲, 或做成豆製品食用。 黑豆則有補腎烏髮、養血明目之功, 可用於病後體弱、老年體弱之人, 也可人藥治療腎虛白髮、脫髮。

6.小米味甘鹹, 性涼

具有健脾養胃、益氣生精、養心除煩, 利尿止渴之效。 最宜於素體虛弱及病後、老幼、婦人產後食用。 一般以煮粥取其米湯服之。

7.玉米味甘, 性平

具有調中和胃, 降濁利尿的作用。

8.綠豆味甘, 性涼

具有補中益氣、清暑解毒除煩、利尿生津之功, 李時珍稱其為濟世之良穀。 夏季煮湯或做粥服之, 可以預防中暑;人藥可以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暑熱泄瀉;做湯飲之也可解酒毒。

9.花生味甘, 性平

具有潤肺止咳,

和胃, 利尿, 止血, 催乳的作用。

10.麻油味甘, 性涼

具有潤燥滑利通便, 解毒生肌的作用。 除熱毒, 散惡血, 消脹滿, 利小便, 通乳。

11.花生油味甘, 性平

具有滑腸下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