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愁眉不展是患了“思想病”嗎

在生活中, 人們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來自各方面的精神壓力和刺激, 大多數人面對這些壓力和刺激都能較好的承受和應對。 而對某些人來說, 表現為持續的悶悶不樂, 無精打采, 鬱鬱寡歡, 憤怒悲觀, 愁眉不展, 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難道說, 他們僅僅只是“鬧情緒”“思想不通”嗎?要弄清這個問題, 我們還得從抑鬱性神經症談起。

抑鬱性神經症是一種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為特徵的神經症。 雖然病因並不十分清楚, 但一般認為與精神刺激和病前個性有關。 最常見的精神刺激如社會、人際關係緊張和工作、經濟等問題。

病前個性特徵基礎是缺乏自信、慣於憂愁、悲觀消極、易於傷感等。 當“外部”刺激與“內部”性格基礎相結合時, 便呆形成抑鬱性神經症。 它與一般人們所說的“鬧情緒”“思想不通”並不是一回事。 由於它是一種疾病, 因此這種情緒障礙是持續時間較長的(至少2年以上), 而且嚴重妨礙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對一般的勸慰療效並不好。 這種情緒障礙的表現內容較多, 如病人興趣下降, 對往日特別愛好的活動興趣銳減, 病人不能從娛樂、消遣中體驗樂趣, 失去信心和希望, 感到前途渺茫, 沒有信心和勇氣實現自己的願望。 感到自責自卑, 後悔內疚, 厭倦生活, 或感到無援無助, 孤獨等。 病人還可有精力不足, 感到疲倦, 做事力不從心。
病人另一種情緒反應是身體不適感, 如頭昏頭痛、失眠、耳鳴、口幹、心悸、胸悶、腹脹, 或便秘、陽痿等等。

由於抑鬱性神經症是一種內外因素結合致病的產物, 故治療上, 除抗抑鬱藥提高情緒外, 還必須結合心理治療。 最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是認知和支持性心理治療, 對病人進行勸慰、鼓勵和各方面的支持, 設法讓病人發現和證實自身存在的價值, 意識自身的能力和才能, 增強自信心。 同時為病人營造一種友好、活躍的環境氣氛, 激發病人的創造興趣和參與意識, 使他們從憂慮的迷惘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