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文玩核桃愛好者的話

核桃又名胡桃, 在國際市場上它與扁桃、腰果、榛子一起, 並列為世界四大乾果。 它的足跡幾乎遍及世界各地, 主要分佈在美洲、歐洲和亞洲很多地方。 其產量除美國外, 即推中國。 核桃在國外, 人稱“大力士食品”、“營養豐富的堅果”、“益智果”;在國內享有“萬歲子”、“長壽果”、“養人之寶”的美稱。 其卓著的健腦效果和豐富的營養價值, 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推崇。
核桃的藥用價值很高, 中醫應用廣泛。 祖國醫學認為核桃性溫、味甘、無毒, 有健胃、補血、潤肺、養神等功效。 《神農本草經》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

唐代孟詵著《食療本草》中記述, 吃核桃仁可以開胃, 通潤血脈, 使骨肉細膩。 宋代劉翰等著《開寶本草》中記述, 核桃仁“食之令肥健, 潤肌, 黑鬚髮, 多食利小水, 去五痔。 ”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記述, 核桃仁有“補氣養血, 潤燥化痰, 益命門, 處三焦, 溫肺潤腸, 治虛寒喘咳, 腰腳重疼, 心腹疝痛, 血痢腸風”等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 核桃中的磷脂, 對腦神經有良好保健作用。 核桃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 有防治動脈硬化的功效。 核桃仁中含有鋅、錳、鉻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人體在衰老過程中鋅、錳含量日漸降低, 鉻有促進葡萄糖利用、膽固醇代謝和保護心血管的功能。 核桃仁的鎮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顯, 冬季, 對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療效極佳。
可見經常食用核桃, 既能健身體, 又能抗衰老。 有些人往往吃補藥, 其實每天早晚各吃幾枚核桃, 實在大有裨益, 往往比吃補藥還好。
核桃是食療佳品。 無論是配藥用, 還是單獨生吃、水煮、作糖蘸、燒菜, 都有補血養氣、補腎填精、止咳平喘、潤燥通便等良好功效。 核桃的食法很多, 將核桃加適量鹽水煮, 喝水吃渣可治腎虛腰痛、遺精、陽萎、健忘、耳鳴、尿頻等症。 核桃與薏仁、栗子等同煮作粥吃, 能治尿頻、遺精、大便溏瀉、五更瀉等病症。 核桃與芝麻、蓮子同做糖蘸, 能補心健腦, 還能治盜汗。 生吃核桃與桂圓肉、山楂, 能改善心臟功能。 核桃還廣泛用於治療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肺氣腫、胃痛等症。
核桃確實有補腦健腦的作用。
這是因為核桃中含有大量優質的化學結構非常特殊的脂肪和蛋白質。 這種脂肪和蛋白極易被人體吸收。 據測定, 一斤核桃仁相當於5斤雞蛋或9斤牛奶或3斤豬肉的營養價值, 它所含的蛋白質中含有對人體極為重要的賴氨酸, 所含的脂肪中含有豐富的磷脂, 這些物質對大腦神經的更新極為有益, 所以患有頭暈。 失眠、健忘、心悸、食欲不振, 腰酸腿軟, 四肢無力等症狀的神經衰弱病人, 以及年老體弱的人, 每天早晚各吃2~3個核桃, 就可達到補腦健身、強健體魄治療效果。 核桃仁還含有磷、鎂、鈣、鐵、錳等礦物質和維生素a、b、c、e等多種營養物質。 經常食用, 可增強人體細胞的活力, 防止動脈硬化, 並能使人延緩衰老。 中醫歷來認為, 核桃味甘性溫,
能通潤血脈、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胃補腎。 可治療腎虧腰痛, 肺虛氣喘、病後虛弱、大便秘結等症, 並有很好的鎮咳平喘作用。 除核桃仁外, 核桃仁榨出的油, 味道香、營養好。 有較好的保健功能。 神經衰弱、身體虛弱或老年人, 冠心病、高血壓患者, 宜經常食用。 核桃殼裡面的果膈, 可補腎澀精、治療遺精、遺尿, 把它煮水當茶飲, 還可安定神經、促進睡眠。 用核桃治病的單方驗方有以下幾種:老年哮喘:核桃仁2斤, 搗碎, 加2斤蜂蜜調勻, 每日早晚各服一湯匙。 水瀉:核桃仁一把, 加適量紅糖, 炒成炭, 再用水煎服。 習慣性便秘:核桃5個, 每晚睡前服下, 連服一個月。 用於補腦養血、保健潤膚:每日早晚各食核桃3~5個, 長期服用。
注意:以上各方不宜與濃茶同服。
發熱咳喘、煩躁不安、吐血症者不可吃核桃。 要注意核桃的吃法和宜忌。 首先應該適量、長期、堅持服用, 核桃仁所含的脂肪, 雖然是有利於清除膽固醇的不飽和脂肪酸, 但脂肪本身具有很高的熱量, 如果過多食用又不能被充分利用的話, 就會被人體做為膽固醇儲存起來, 結果適得其反。 一般來說, 每天服用核桃仁的重量, 應在40克左右, 大約相當於四五個核桃。 同時應該適當減少其它脂肪攝入, 以避免熱量攝入過高。 中醫上講, 核桃火氣大, 含油脂多, 吃多了會令人上火和噁心, 正在上火、腹瀉的人不宜吃。 很好的一種吃法是把核桃仁和紅棗、大米一起熬成核桃粥喝, 因為核桃可以補“先天之本”, 大米、紅棗可以補“後天之本”,
這樣搭配起來, 保健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