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國慶宅家小夥伴 午睡運動抗秋乏

俗話說:“春乏、秋困、夏打盹。 ”人們在秋季很容易犯困, 就連國慶黃金周也選擇宅在家中, 通過補眠來恢復精神。 可是即便睡眠時間充足, 還依然會哈欠連天, 昏昏欲睡。 怎樣才能科學緩解秋乏呢?

秋乏, 源於體內陰陽失衡

中醫角度認為, 秋乏是人體內陰陽失衡的表現。 因為人要健康必須體內陰陽平衡。 陰是指血液、陰液等;陽是指火氣等。 而秋天氣候乾燥, 會傷到人的津液, 因此會造成人的陰液不足, 陽熱旺盛, 從而導致人體內陰陽失衡, 便出現了身體乏力的狀況。

西醫角度認為, 夏季人的身體大量出汗造成了水鹽代謝失調,

腸胃功能減弱, 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加重。 進入秋季後, 人的機體進入到週期性的休整階段, 水鹽代謝開始恢復平衡, 心血管系統的負擔也得到緩解, 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 人體自然會產生秋困的生理反應。 此外, “秋困”還跟工作緊張和長期疲乏有關。 因為困倦感其實是腦缺氧導致。 一個上午超負荷工作, 造成腦細胞疲勞缺氧, 表現為犯困、效率低下, 是自身身體素質變差、抵抗力下降的警示。

科學午睡和鍛煉可以解秋乏

一、科學高效地午睡。 科學高效的午睡可以緩解秋乏可以使心血管系統舒緩, 並使人體緊張度降低, 從而有效緩解秋乏。

首先, 午睡前要少進食油膩食物, 減少腸胃負擔。 且午餐結束應休息5分鐘再入睡,

因為午餐後血液大量流向腸胃, 或致大腦缺血缺氧產生不適。

其次, 午睡的姿勢應該保持舒展躺下右側位。 因為坐著及伏案睡覺會減少頭部供血, 使人醒後出現頭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腦缺血缺氧的症狀。 當人體保持舒展體位時, 才能夠保障全身肌肉放鬆, 有助於體力和精神的恢復。 且右側臥位不會壓迫心臟, 減少心臟供血阻力, 保證大腦充足血供。

此外, 午睡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 因為睡眠時人的血壓偏低, 持續午睡兩三個小時, 使血壓一直處於偏低狀態, 醒來後同樣會頭疼、頭脹, 工作效率低下。 而且, 午睡時間過長, 還會影響晚上睡眠。

最後, 午睡應坐2-3分鐘後再起身。 因為在地心吸引力作用下,

起身後人體血液會往腹腔走, 造成腦袋缺血, 容易產生眩暈感。 最好坐2-3分鐘, 按摩一下頭部、頸椎, 老年人還可以拍拍四肢, 使血液迴圈慢慢協調過來再起身。

二、適當鍛煉、伸懶腰。 秋季早晚天氣涼爽, 可外出跑步、打拳、做操、爬山。 平時多伸懶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 下午工作學習時間長了, 伸個懶腰, 馬上就會覺得神清氣爽、舒服自在。 即使在不累的時候, 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 也會覺得輕鬆。 這是因為, 伸懶腰能適當增加對心、肺的擠壓, 促進心臟泵血, 增加全身的供氧。 大腦血流充足了, 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適。

三、多曬太陽。 入秋後, 日照時間減少, 褪黑激素相對增多, 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 人的情緒因而低沉, 所以要增加陽光的照射,

晴天時多到戶外散步, 每天保證半小時也有提神、抗疲勞的作用。

四、用冷水洗洗臉, 也能有效消除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