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如何清洗魷魚去掉腥味?

魷魚如何烹飪的色香味俱全, 先要把魷魚處理乾淨。 生活中很多人犯難, 究竟如何才能清洗乾淨魷魚呢?

魷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及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 大量的牛磺酸, 大量的膽固醇, 鈣、磷、硒、鉀、鈉等微量元素含量高, 能防治貧血, 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緩解疲勞, 還能預防糖尿病。

忌口:痛風患者不宜食用, 脾胃虛寒、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濕疹、蕁麻疹等疾病患者忌食。

一、去掉魷魚的黑皮。

魷魚的體表有一層黑皮, 它是魷魚的保護膜, 具有一定的毒性, 而且會影響成菜的品質, 所以建議大家去掉。 其實也有很多人帶皮一起食用, 也沒有出現什麼不良反應, 只是做出的菜不好看。

不過, 魷魚皮比較難剝,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個經過實踐檢驗的巧妙方法, 讓你三分鐘輕鬆剝去魷魚皮:把魷魚放入加有100克白醋的水中浸泡三分鐘,

然後取一容器, 多放些清水, 將魷魚放入其中。 用刀在魚背上劃兩刀, 用手捏住魷魚的三角腦袋向下拉, 這樣就能把魷魚背上的皮拉掉。 最後, 再把魷魚其他部位的皮剝掉, 這樣就可以了。

二、揪下魷魚的腦袋。

其實, 在上述去皮的過程中, 這一步驟就同時完成的了。 因為給魷魚去皮的時候, 隨便就把魷魚的腦袋揪下來了, 而且揪下腦袋的同時會帶出內臟。 揪腦袋的時候, 如果脖子部分與身體有粘連, 用手指捏斷就可以了。

清理魷魚的腦袋比較麻煩, 但最關鍵的是要把眼睛去掉, 因為眼睛裡有許多墨汁, 如果不去掉, 做出的菜會是黑黑的。

首先, 魷魚觸角的小吸盤上都有一個一個的小圓“塑膠圈”, 要挨個觸角擼, 把這些“塑膠圈”擼掉。

清理完觸角就要剪嘴巴擠眼睛了, 這是最噁心的步驟。 仔細的剪開魷魚的腦袋, 然後摘掉魷魚的嘴和兩個眼珠。

提醒:在去掉魷魚眼睛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 因為眼中含有大量墨汁很容易射出, 弄髒衣服, 在水中操作則可避免。

三、清理魷魚的身體。

魷魚的身體很好清理, 背上有一根長長的“塑膠片”, 它是魷魚的軟骨, 很好找, 一抽就抽出來了。 然後用剪刀把魷魚的肚子剪開, 就成了一大片, 沖洗一下就乾淨了。

四、切魷魚。

這一步很好辦, 觸角切成段, 腦袋切成塊, 身子切花刀或者切絲。 至此, 整個魷魚清理完成!!

最後需要和大家說明一點, 有不少人聽說魷魚的墨袋不能吃, 但又不知道這個墨袋在哪裡, 怎麼去掉, 很是糾結。

其實, 魷魚的墨袋是和內臟在一起的, 拉出的內臟的時候, 墨袋就被帶出來了, 不需要再單獨處理。

魷魚要好吃 去腥很重要

動物性食品一般都存在腥味物質, 尤其是水產品的氣味突出。 魷魚的腥味比較重, 應該如何去腥味呢?

1、中和去腥:

動物性食品原料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氨基酸、卵磷脂等營養物質, 由於環境與自身的細菌作用, 會產生多種腥味物質, 如氨氣、三甲胺、甲硫醇、硫化氫、吲哚和雜環氨含氮化合物等。 以上腥臭物質均為鹼性化合物(PH值大於7.25), 在烹調時添加適量食醋中和, 使其生成醋酸鹽類, 就可使腥臭味大為減弱。 此外, 番茄醬中含有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 也有中和去腥作用, 當然直接用番茄烹煮魚、肉類同樣有去腥效果。

2、酒類去腥:

有些沸點低而不呈鹼性的腥味物質, 不能採用中和法去腥時, 可利用酒精(乙醇)對腥味物質的溶解和揮發性能, 將魚、肉類中的醛、酮、含硫化合物先溶解, 加熱後一併揮發除去腥臭味。 同時乙醇還能同原料中的醛類反應, 生成香氣物質——縮醛, 它還能與有機酸結合生成酯類, 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可使菜肴去腥增香。 因此, 要想魚、肉的滋味鮮香, 沒有料酒和食醋是不行的。

3、香料去腥:

我國香料種類繁多, 可視具體情況適當選用。 如蔥含揮發油及蔥蒜辣素, 生薑含有薑醇。 姜烯、薑酚, 花椒、胡椒含川椒素, 八角中含茴香醇、茴香醚, 桂皮中含揮發油、有機酸等等, 上述物質均能使醛、酮等腥昧成分發生氧化反應、縮醛反應或酯化反應,

使異味減弱且能增香, 特別在膻腥味較濃的動物性原料中使用, 其去腥增香效果更明顯。

4、加熱去腥:

沸點較低的腥味物質如甲硫醇、乙硫醇, 可用加熱方法去腥。 有些沸點較高的腥味物質也可採用長時間加熱法, 如燉、燴、燒、烤等烹飪方法去腥, 或在熱油中讓其揮發。 大多婁腥味物質有一定的水溶性, 烹調時可採用先焯水、沸水浸燙等方法除去尿素、胺類、低分子酸等腥味物質, 再行烹煮。 例如燜羊肉煲等。

做好以上準備, 開始按照自己喜歡的口味來製作美味的魷魚大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