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清明飲食注意什麼 重養陽氣防中毒

清明掃墓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 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 皆清潔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

中醫認為人應四時,

春季萬物生長, 機體也是如此, 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 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 清明節還有踏青、放風箏、蕩秋千等放鬆身心的 中輕度體育活動。 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 皆清潔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 中醫認為人應四時, 春季萬物生長, 機體也是如此, 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 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 常言道過猶不及, 如果肝氣過旺, 對脾胃產生不 良影響, 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 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運行血不暢, 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運動療法:跪拜、踏青、放風箏

按照中國傳統禮數, 掃墓時要對祖先進行跪拜, 完成彎腰伸背、手掌雙膝觸地、叩頭及地, 繼而撐掌起身的一系列動作。

它活動了人體主要的關節和骨骼肌, 三頭磕下來就會覺得手腳舒展, 氣血融通。

其實, 跪拜磕頭的動作一直被道家作為導引術的一部分, 中醫證明確實有通經活絡, 防止血管硬化、栓塞的作用, 老年人經常模仿跪拜磕頭的姿勢鍛煉可以防止心 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 “每日常叩首, 活到九十九”, 這句老話不止是告訴人們虔誠孝順可以長壽, 也道出了堅持導引鍛煉可以強身的道理。

清明節還有踏青、放風箏、蕩秋千等放鬆身心的中輕度體育活動。 在風和日麗的春天, 舉家老小集體外出, 適當地跑步跳躍, 可以疏通冬日的氣血積鬱, 讓精神壓力得以緩解, 使心胸開闊, 心情愉悅, 能使人體正氣增強, 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保健食療:清明果和酒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 這一天人們祭祀祖先後不生火做飯, 在戶外簡單食用清明果(野艾果)等事先做好的事物。 清明果的做法是將秈米、糯米加野艾用水浸泡 半天, 用石磨磨成漿, 再放在鍋內熬成幹糊, 然後在裡邊包上豆腐、蘿蔔、酸菜、肥腸餡等,

做成各種形狀, 最後放在蒸籠上蒸熟。 艾葉味苦、性辛溫, 宜入肝、脾 和腎, 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的功效, 是春季疏肝順氣的良藥, 尤其適用於氣血虛寒、肝氣犯逆引起的婦女月經過多, 崩漏以及妊娠下血、月經不調、小腹冷痛、 痛經等病症。

因寒食節只吃涼食, 故此時少量飲酒增加熱量, 可以減少生冷食物對胃腸道造成的不適;同時, 飲酒也可以平緩哀悼親人的沉重心情。 春天的第三個月, 自然界的萬物都舊貌換新顏, 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陽氣熾烈, 陰氣遁伏, 應早睡早起, 以養肺氣。 這時候肝臟之氣日衰, 心臟之氣日盛, 應益肝補腎, 以順應自然界的生髮規律。 三月在八卦中屬“夫”。 夫是陽決陰, 有決而通告的意思。

人體之內的陽氣在寅時最為旺盛。 坐臥宜於面向東北方向。

“腎臟之氣停息, 心臟之氣正漸漸加強, 東方的木氣正當旺盛, 這時應該少吃甘甜的食物, 多吃辛辣的食物, 這樣可以補精神, 益氣力。 也應小心地回避西方的愁煞之氣, 去大自然中悠然地走走,

放鬆形體, 舒展形體, 心平氣和, 以順應生命本身的自然規律。 ”

肝在五行屬木, 在五味為酸, 木性能制約土性, 而脾在五行屬土, 在五味為甘。 春天正是肝木之氣旺盛的季節, 人的脾土之氣會相對受到抑制, 因此, 春三月宜少食酸味的食品, 多食甘味的食品, 以達到補養脾臟之氣的目的。

春天是陽氣初生之時, 萬物萌發之際, 年事較高的人, 一般都有些老病, 在春陽之氣的催動下, 容易產生精神昏倦, 舊病復發的現象。 同時上一年冬季以來, 圍爐烤火, 吃高熱食品, 致使熱能積蓄體內, 到這個時候一般都要發揮出來, 造成體熱頭昏、壅隔涎漱、四肢倦怠、腰腳無力等現象。 這是冬天積留下來的病症, 應當細心地掌握它的變化狀態, 稍有發作,不可隨便用藥,恐怕損傷臟腑,又弄出別的病來。只須用些消化和氣、涼膈化痰之類的湯劑,或服食一些性稍涼的食物,即可自然好轉。如果沒有大的症狀,一般不用吃藥。

稍有發作,不可隨便用藥,恐怕損傷臟腑,又弄出別的病來。只須用些消化和氣、涼膈化痰之類的湯劑,或服食一些性稍涼的食物,即可自然好轉。如果沒有大的症狀,一般不用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