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養脾胃方法 養脾胃吃什麼

秋季想要進補, 就要先調理好脾胃, 脾胃的健康對進補效果有直接影響, 那麼, 怎麼調理脾胃?下面我們來看看中醫養脾胃的四個小動作及養脾胃的食物。

養脾胃的四個小動作

1、擦丹田

將兩手掌分別放在臍下小腹中央處, 同時做上下摩擦30次, 以漸感發熱為度; 先將左手掌按陰囊(女按會陰), 再將右手旋轉摩擦丹田30-100次, 左右手轉換。

2、叩齒咽津

晨起先叩臼(後)齒36下, 次叩門(前)齒36下, 再錯牙叩犬齒各36下, 最後用舌舔齒周3-5圈。

結束時, 再用舌頭攪動口腔, 激發口腔津液後吞下, 早、中、晚各叩齒一次, 多做更佳。 此動作有滋補脾胃、固護腎氣之功效。

3、擦胸腹

雙掌五指分開, 相對放在前胸乳下方, 然後稍用力沿脅肋分向兩邊推擦, 上下往返從胸到臍及至小腹, 以發熱為宜。 此法可疏通肝經、脾經, 能健脾養肝。

4、摩脘腹

以臍為中心, 用右手掌向左繞按摩21圈, 再以左手掌向右繞摩21圈;雙手疊掌,

以臍為圓心, 先從小到大做圓形摩腹動作72次後, 再從大到小摩動72圈返回。

摩腹能促進脾胃運化功能, 有調理脾胃、通和氣血、培補神元之功效。

此法除有健脾壯腎之功效外, 還能增強胃腸功能、治療腸道疾病。

養脾胃吃什麼

1、南瓜

《本草綱目》載:“南瓜性溫, 味甘, 入脾、胃經”, 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 其所含的豐富果膠, 可“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 包括重金屬、鉛等, 起到排毒作用。 同時, 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 減少潰瘍。 可用南瓜煮粥或湯, 滋養腸胃。

2、胡蘿蔔

性味甘平, 中國醫學認為它“下氣補中, 利脾膈, 潤腸胃, 安五臟, 有健食之效”。 豐富的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 能明目養神, 增強抵抗力, 防治呼吸道疾病。 胡蘿蔔素屬脂溶性,

和肉一起燉最合適, 味道也更好。

3、湯水

比較養胃的東西首選不是粥, 而是湯, 湯還不能是肉湯。 肉湯也含酸多, 菜湯較好, 什麼菠菜、粉絲、雞蛋能上的都上。 再加點雞精調味。

4、主食

最養胃的, 是麵條。 米中含酸多, 所以少吃米飯。 如果熬粥, 少放點蘇打進去, 對胃有好處。 另外就是餅乾。

5、蘋果

味甘、性涼。

作用:健脾補氣益胃, 生津潤燥。 宜於脾虛食少, 胃陰虧虛, 陰虛胃痛。

怎麼養脾胃?上面為大家介紹了中醫養脾胃的四個小動作及養脾胃的5種食物, 脾胃不好又想進補的人可以試試這些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