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亞麻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亞麻子, 出兗州威勝軍。 苗、葉俱青, 花白色, 八月上旬採食用。

【拼音名】Yà Má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Common Flax,Common Flax,Flax

【別名】鴉麻、胡麻飯、山西胡麻、山脂麻、胡脂麻、胡麻。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亞麻科植物亞麻的根、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um usitatissimum L.

採收和儲藏:根:秋季採挖, 洗淨, 切片, 曬乾。 葉:夏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亞麻 一年生直立草本, 高30-100cm或更高。 全株無毛。 莖圓柱形, 表面具縱條紋, 基部直徑約4mm, 稍木質化, 上部多分枝。 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長1-3cm, 寬2-5mm, 先端漸尖, 基部漸狹, 全緣, 葉脈通常三出。 花多數, 生於枝頂或上部葉腋,

每葉腋生一花, 直徑約15mm, 花柄細弱, 長約2cm;花萼5, 綠色, 分離, 卵形, 長約為花瓣的半數;花瓣5, 藍色或白色, 分離, 廣倒卵形, 長約10mm, 寬約7mm, 邊緣稍呈波狀;雄蕊5, 花藥線形;子房上位, 5室, 花柱5, 線形, 分離, 長約4mm。 蒴果近球形或稍扁, 直徑5-7mm。 種子卵形, 長4-6mm, 寬約2mm, 一端稍尖而微彎, 表面黃褐色而有光澤。 花期6-7月, 果期7-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本品適應性強, 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

資源分佈:分豈有此理于東北及內蒙古、山西、陝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濕潤氣候。 耐寒, 怕高溫。 種子發芽最低溫度1-3℃, 最適宜溫度20-25℃;營養生長適宜溫度11-18℃。 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 生育期70-80d。 前作以玉米、小麥或大豆為好。 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栽培為宜,

含鹽量在0.2%以下的鹼性土壤亦能栽培。

栽培技術 品種有纖維型和油用型。 用種子繁殖:播前種子用化肥拌種。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 纖維型的按行距7.5cm開條溝播種;油用型的按行距22-26cm開寬幅條溝, 播種量1hm2分別為97.5-112.5kg和45-60kg。 播後7-8d出苗。

田簡管理 生長期易遭雜草混生, 可用化學除草劑殺滅雜草。 雨季要開溝排水, 旱季及時灌溉。 根據不同土類, 旋肥氮磷鉀要適宜配比, 需施較多鉀肥, 以提高抗倒伏能力;施用鋅、錳、銅等微量元素, 可以提高品質。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亞麻銹病、亞麻炭疽病、立枯病、葉斑病等。 蟲害有草地螟、亞麻夜蛾、跳解、粘蟲、白邊地老虎、甘藍夜蛾、金龜子等。

【化學成份】葉、莖含黃酮甙:葒草素(orientin),

異葒草素(isoorientin), 牡荊素(vitexin), 異牡荊素(isovitexin), 光牡荊素(lucenin)I、Ⅱ, 6-C-木糖基-8-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Ⅰ), 6, 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 Ⅱ)。

【藥理作用】

1.輕瀉作用:本品所含的亞麻苦甘對小腸的分泌、運動功能有調節作用。 亞麻油有輕瀉作用。

2.降脂作用:本品含多量不飽和脂肪酸, 曾用於預防高脂血症或動脈粥樣硬化, 但效果不及向日葵油, 兔長期飼以亞麻酸, 未見明顯降血脂及改善動脈粥樣病變。

【性味】味辛;甘;性平

【歸經】肝;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平肝;活血。 主肝風頭痛;跌打損傷;癰腫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根, 15-30g。 外用:適量, 搗爛敷;研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根:大補元氣, 烏須黑髮;莖:治頭風疼痛;葉:治風邪入竅, 口不能言。

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種子及根:平肝, 順氣, 潤腸。

治睾丸炎、疝氣、慢性肝炎、肝風頭痛、便秘。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