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什麼是靜脈角呢?

靜脈角在臨床比較多見的是靜脈曲張這種疾病。 靜脈曲張主要表現在患者的腿部的血管突出於皮膚表層, 特別條一種蚯蚓在彎彎曲曲的爬行在腿上, 而且患者會經常感覺到腿疼、抽搐。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有關靜脈角的一些醫學常識, 如靜脈角的測量方法、靜脈角的解剖圖等詳細情況。

靜脈角venous angle :同側的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在胸鎖關節的後方匯合而成頭臂靜脈(又稱無名靜脈), 匯合處的夾角稱靜脈角。 靜脈角共有兩個, 左側有胸導管注入, 右側有右淋巴導管注入。 鎖骨下靜脈在第1肋的外側緣續於腋靜脈, 伴同名動脈走行。

一、靜脈角解剖圖

此處的血液走向是將頸內靜脈血液和鎖骨下靜脈血液彙集為頭臂靜脈, 送入上腔靜脈, 再進入右心房。

二、靜脈角測量方法

測量靜脈角的方法有多種。 較常用的方法是做鼻根至鞍結節連線的延長線為基線,

通過靜脈角頂做與基地線相垂直的線, 正常靜脈角應位於鞍結節後方10-29毫米和基地線上方32-46毫米範圍內。

三、靜脈曲張的臨床:

靜脈曲張最常見的症狀是, 腿部疼痛, 不適感與日俱增, 與站立和靜止不活動的時間長短成正比;晚上腿部疲勞,

沉重和疼痛, 這些症狀通常在平臥患者抬高患指的情況下得到緩解, 數小時後不適感完全消失, 多數病人在夜間發生小腿和足部肌肉痙攣(抽筋)。

除了全下肢疼痛外, 部分患者在淺靜脈的行徑上, 或其一曲張的部位發生局部疼痛, 紅腫。 這種疼痛可全並有疼痛靜脈, 表面皮膚的小範圍濕疹。 女性疼痛常在月經前和月經期內加重。

靜脈曲張分為原發性, 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是由於下肢淺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靜脈壁薄弱, 長期站立, 重體力勞動, 引起淺靜脈內壓升高而發病。 有家族史者, 占15~20%。 繼發性多見於下肢靜脈血體妊娠及盆腔腫瘤, 其因長期重體力勞累後受寒冷刺激使其肌肉毛細血管大面瘀積反復酸脹感後而使離心臟遠端靜脈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