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通過眼睛來看病

習慣了看病就是醫生詢問病情、看喉嚨, 聽胸口……哪兒不舒服就看哪兒。 看眼睛就能治病嗎?別不信, 虹膜學這門學問已經有至少一百多年歷史了。

虹膜就是眼睛中瞳孔周圍含有色素的環形薄膜部分, 不同人種的虹膜顏色有很大不同, 中國人的虹膜大多是褐色、深褐色或偏黑的, 而西方人的虹膜有藍色、綠色、灰色等許多不同的顏色。 在虹膜的表面有著凸凹不平的輻射狀褶皺, 內部有調節瞳孔大小的肌肉。

虹膜學就是通過分析虹膜纖維組織的色彩和結構, 來判斷身體組織的完整性, 通過虹膜的現象瞭解你的身體健康狀況。

說白了, 就是通過眼睛, 醫生能知道你身體哪兒出了問題, 是近段時間睡不好?血壓有點高?貧血?還是身體的哪兒有局部疼痛?

這並不是一門新興學科,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這還是個比較新鮮的名詞。 其實, 一百多年前, 就有醫生用虹膜檢測的辦法給病人診斷了。

虹膜學在西方 我們說的現代虹膜學起源於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匈牙利。 在Ignatz Von Peczely還是個10歲的小孩子的時候, 他擁有一隻令所有“哈利波特迷”都非常羡慕的寵物——貓頭鷹。

一天, 他不小心把這只貓頭鷹的腿折斷了, 而令Peczely驚訝的是, 他突然發現貓頭鷹的虹膜中六點鐘方向出現了黑色條紋。 這件奇怪的事情在10歲的Peczely心裡翟下了深刻的印象,

直到20多年後的, 他成為一個醫生。

當Peczely為他的母親治病時開始關注身體疾病和虹膜的關係, 186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關於虹膜學的書, 還以他研究出來的眼球和身體疾病變化在虹膜上的反應點繪製成了全球第一幅虹膜圖。

後來, Emil Schlegel醫師還為此寫了一本關於Peczely的研究報告。 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套更加詳盡的雙眼虹膜反射區圖譜。

按照圖上的顯示, 人體各組織、系統、器官以及內分泌腺體的老化、功能障礙, 甚至將來可能出現什麼樣的發展趨勢, 都可以被觀察出來。

虹膜學在東方 兩千多年前, 我國的“神醫”華佗發明了“望眼”來診病, 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中, 說道:“切脈動靜而視睛明, 察五色, 觀五臟有餘不足,

六腑強弱, 形之盛衰, 以此參伍, 決生死之分。 ”

這“眼”中就包括虹膜。 實際上, 是以望、聞、問、切為基礎的。 《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中說: “精之巢為眼, 骨之精為瞳子, 筋之精為黑眼, 血之精為絡……”其中“黑眼”指的就是虹膜, 而“絡”指的是虹膜中的輻射狀褶皺。

在我國的“虹膜學”中, 虹膜的顏色與五臟和五行有對應關係:心屬火, 紅色;肺屬金, 白色;肝屬木, 青色;脾屬土, 黃色;腎屬水, 黑色。

儘管從字面來看, 這些說法的確切性和指導性還有待商榷, 但從整體觀念提示了眼睛與身體五臟六腑之間的密切關係。

考古學家在埃及法老墓中發現了西元前1400年左右的銀盤上有虹膜圖, 也有記載說那時的法老巫師Elax用虹膜進行預測, 對疾病作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