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冬瓜有哪些養生功效

瓜最早栽培於印度和我國的南方, 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冬瓜的產量驚人, 每畝約在1萬公斤, 這要令一般的農作物望塵莫及。 也正因此, 土家人過中秋節時要披著月光(月神主司人間生育), 去冬瓜園裡“偷瓜”, 然後將冬瓜裹於繈褓之中, 送到結婚三年還沒有生育的夫婦床上。 無論是誰家的冬瓜, 皆可偷摘, 園主明知不糾。 這種習俗, 大概取于伏羲兄妹坐葫蘆成親創造人類的神話傳說。 一首竹枝詞這樣唱:“生育艱難暗帶愁, 鄉鄰送子賀中秋;冬瓜當做兒子耍, 喜得閨人面帶羞。 ”

冬瓜肉質潔白, 有人也因此稱冬瓜為白瓜。

冬瓜古稱地芝, 清代又稱為水芝。 芝在古代是指神草, 憨態的冬瓜能與芝字相連, 也可想見它的妙處了。

冬瓜是最平實的菜, 既是一種清熱解暑的大眾蔬菜, 又能登上筵席。 它的吃法有多種, 水煮清燒、燜燉蒸炒皆宜。 它不以香色誘人, 卻有素食中難得的口感。 冬瓜可以搭配的食材很多, 葷的有排骨冬瓜湯、火腿冬瓜湯、老鴨冬瓜湯、牛肉紅燒冬瓜等;素的也有三菇六耳, 筍、腐竹做成的素式佳餚也不少, 如“白玉羅漢”、“八寶冬瓜盅”等。 難怪, 善美食的袁子才在《隨園食單》裡說:“可葷可素者, 蘑菇、鮮筍、冬瓜是也。 冬瓜之用最多。 拌燕窩、魚肉、鰻、鱔、火腿皆可”。 把憨憨的冬瓜硬是誇成了一朵白玉樣的花。

冬瓜是一種藥食皆宜且唯一含脂肪的瓜果蔬菜。

冬瓜性涼, 味甘淡, 能清暑熱、止煩渴、利尿消腫。 冬瓜皮入藥, 能治浮腫, 冬瓜子入藥, 能治咳嗽痰黃。 《神農本草經·果菜部》中就將“白瓜子”列為上品。 古籍有這樣的記載:“水病危急, 冬瓜不拘多少, 任意吃之, 神效無比。 ”《食療本草》也說:“欲得體瘦輕健者, 則可長食之。 若要肥則勿食也。 ”而《本草綱目》認為冬瓜還可以外用。 冬瓜瓤在古代有“瓜練”之稱, 絞汁調蜜服, 止煩渴、利小便、治五淋、壓丹石毒, 若用其“洗面澡身”, 可以“祛黑斑, 令人悅澤白皙”;其瓜仁能“令人悅澤, 好顏色”。 看來, 古人已經把冬瓜作為減肥和美容的食療方了。 這般的妙用, 想來愛美的姑娘們是十分喜歡的。 也難怪, 清代名醫王學權會稱讚冬瓜是“蔬圃中之妙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