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心肌梗塞昏迷 電擊21次起死回生

對於急性心律不整、心室顫動的患者, 急診需做幾次電擊才夠?一般來說, 急救電擊約2至3次已經足夠, 但苗栗縣1名50歲宋姓男子, 日前因急性心肌梗塞發作, 突然意識喪失, 且監測器螢幕出現致死率極高的“心室顫動”波形, 但在醫療團隊有節奏地予以21次電擊後, 奇蹟地撿回一命, 恢復穩定且有力的心跳聲, 且未留下後遺症。

電擊18+3獲重生 男子奇跡毫髮無傷

據瞭解, 宋姓患者原本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病史, 但未按時服藥, 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發作, 就醫準備做心導管治療時, 突然意識喪失, 且有心室顫動的現象,

致死率極高, 急救團隊立刻施做電擊去顫術, 在數十分鐘內, 持續以一定節奏, 重複「電擊?高品質CPR?電擊?高品質CPR」的急救治療。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急診室主任蔡昌宏表示, 一般的急救與電擊大約2、3次已經是極致, 但一想到患者才50歲, 還有家人和大半人生等著他, 因此下達繼續急救的指令, 直至電擊第18次時, 患者終於恢復規則且穩定的心跳聲、強而有力的脈搏。

好不容易恢復心跳的患者, 隨後由心臟科醫師進行心導管治療, 過程中又再次出現心室顫動, 施予電擊3次, 一經回復脈搏, 再迅速介入心導管治療。 一般情況下, 患者經長時間急救和多次電擊, 容易造成腦部損傷和皮膚焦黑, 但這些副作用卻幸運地不在患者身上留下蹤跡,

術後清醒如常, 電擊部位的皮膚也幾乎無損傷。

胸悶、呼吸急促 提早就醫防心臟病發作

蔡昌宏醫師表示, 心臟疾病為國人僅次於癌症的第二大死因, 而急性心臟病發致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心室顫動, 由於心臟只是在顫抖, 無法造成有效血液灌流, 是一種非常緊急致命的心律失常, 電擊去顫術是唯一治療心室顫動的有效方法, 儘早做電擊去顫術為關鍵點, 只有成功的電擊去顫, 才能有效增加生存之機會。 不過, 電擊次數也需醫師視患者病況做出專業判斷, 並非越多越好。

預防勝於治療, 忙碌的生活、缺乏運動、壓力大、抽淤過多、過胖、高脂肪飲食和家族遺傳等因素, 都會增加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 蔡昌巨集醫師醫師提醒,

部分心臟病發作沒有任何預警, 部分心臟病則會事先出現心絞痛、胸口悶痛等短暫性症狀, 有時候還會覺得呼吸急促, 代表冠狀動脈已經狹窄, 缺乏足夠血液供給心臟, 應迅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