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油胡桃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藥材基源: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種仁返油而變成黑色者。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Juglans regia L.[J.orientis Dode;J.sinensis (C.DC.)Dode]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Yóu Hú Táo

【原形態】落葉喬木, 高20-25m。 樹皮灰白色, 幼時平滑, 老時淺縱裂。 小枝被短腺毛, 具明顯的葉痛和皮孔;冬芽被芽鱗;髓部白色, 薄片狀。 奇數羽狀複葉, 互生, 長40-50cm, 小葉5-9枚, 有時13枚, 先端1片常較大, 橢圓狀卵形至長橢圓形, 長6-15cm, 寬3-6cm, 先端鈍圓或銳尖, 基部偏斜, 近于圓形, 全緣, 表面深綠色, 有光澤, 背面淡綠色, 有側脈11-9對, 脈腋內有一簇短柔毛。 花單性, 雌雄同株, 與葉同時開放, 雄葇荑花序腋生, 下垂, 長5-10cm, 花小而密集, 雄花有苞片1,

長圓形, 小苞片2, 長卵形, 花被片1-4, 均被腺毛, 雄蕊6-30;雌花序穗狀, 直立, 生於幼枝頂端, 通常有雌花1-3朵, 總苞片3枚, 長卵形, 貼生於子房, 花後隨子房增大;花被4裂, 裂片線形, 高出總苞片;子房下位, 2枚心皮組成, 花柱短, 柱頭2裂, 呈羽毛狀, 鮮紅色。 果實近球形, 核果狀, 直徑4-6cm, 外果皮綠色, 由總苞片及花被發育而成, 表面有斑點, 中果皮肉質, 不規則開裂, 內果皮骨質, 表面凹凸不平, 有2條縱棱, 先端具短尖頭, 內果皮壁內具空隙而有皺折, 隔膜較薄, 內裡無空隙。 花期5-6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及丘陵地帶。

資源分佈: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辛;性熱;有毒

【功能主治】消癰腫;去癘風;解毒;殺蟲。 主癰腫;癘風;黴瘡;疥癬;白禿瘡;鬚髮早白。

【用法用量】外用:逶量, 研末, 調敷。

【注意】本品有毒, 禁內服。

【各家論述】《綱目》:油核桃有毒, 傷人咽肺, 而瘡科取之, 用其毒也。 殺蟲攻毒。 治癰腫, 厲風, 疥癬, 楊梅, 白禿諸瘡。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