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太極健身,有助趕走疾病困擾

作為傳統的運動養生方法, 太極拳不僅賞心悅目, 還具有相當好的健身防病功效——

莫笑太極像摸魚, 松靜深柔把病祛。

太極行功莫要快, 呼吸勻長除病害。

內外兼修練太極, 動靜結合多受益。

老人要想活百年, 就要常練太極拳。

在一些大城市裡最“火”、最時尚的健身運動是瑜伽。 如果要在太極和瑜伽裡選擇一種來學習, 30.1%的人會選擇瑜伽。 其實, 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運動養生方式, 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也有著相當好的健身功效, 卻被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忽視了。

太極拳是一項溫和的全身運動, 對身體各方面都有好處,

並適合年老、體弱和病情較輕的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氣管炎、肝炎、骨關節病乃至癌症患者練習, 強弱均可, 老少皆宜。

健身祛病健腦好處多多

正骨骼 太極拳要求姿勢中正, 不偏不倚, “一動無有不動”, 全身骨骼處於柔和活動中, 既糾正了不良姿勢, 又鍛煉了頸椎、腰椎、上下肢肌肉骨骼。

宣肺 太極拳要求動作與呼吸配合。 久而久之, 肺組織得以鍛煉而肺活量增加, 免疫力改善, 也就少患呼吸道疾病。

健腸胃 太極拳邁步如貓行, 動作如抽絲。 不用拙力而輕柔緩慢, 不會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口渴難熬。 而且長期有節律的腹式呼吸使橫膈肌活動擴大, 腸胃器官蠕動加快, 促使食欲增進、消化機能加強。 對便秘、痔瘡等疾病也有療效。

促迴圈 由於太極拳重視呼吸配合, 要求“氣沉丹田”, 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 在吐故納新加強氣體交換的肺部活動的同時, 必然會促進血液迴圈。

修身養性 鍛煉者完成整個動作的過程, 就是大腦記憶鍛煉動作的過程。 且練拳者全神貫注、從容不迫、以柔克剛, 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體驗。 太極拳鍛煉對神經衰弱失眠、憂鬱、煩躁等也有一定療效。

就養生保健而言, 應該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積極參與鍛煉, 這樣積功既久, 到了中老年的時候, 既養成了鍛煉終身的習慣, 在體質上也必然會較不愛運動的同齡人高出一籌。

初學者宜選簡化太極拳

太極拳的流派較多, 初學者以練國家体委公佈的“24式簡化太極拳”為宜。

簡便易學, 效果較好。 練拳要選在地面平坦、環境幽靜、空氣新鮮的室外或室內進行, 最好在清晨或傍晚鍛煉。 清晨練拳可使身體各器官活動起來, 為進入工作和生活活動做好準備;傍晚練拳有助於消除疲勞。

練拳前要做好準備活動, 打拳時要調整好呼吸, 做動作時呼吸要穩定深長, 有利於鍛煉呼吸肌和增進食欲。 可根據個人的體力來調節練拳時間、次數、架子高低和動作快慢, 最好是每日早、晚各練1次, 每次10~15分鐘。 打完拳之後, 應該有5分鐘左右的放鬆活動。 打完後身體微微出汗, 但又氣不喘、周身舒暢, 這樣的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