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春季吃韭菜和蘿蔔能清腸胃、助消化

雖然我們常說冬吃蘿蔔夏吃薑, 但初春之時吃蘿蔔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養生方法, 初春特別是在北方往往感覺還是在過冬天, 在這個冬春交際的時候吃些蘿蔔與韭菜可以升陽氣、清腸胃、助消化。

一、韭菜

初春時節的韭菜鮮嫩可口, 民間稱作“起陽草”, 用現代人的通俗說法, 是不可多得的蔬菜“偉哥”。 初春時節, 自然界春陽升發, 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開始變旺, 此時吃韭菜, 除了具有獨特的壯陽效果外, 還可幫助人體陽氣回升, 增強抵抗力。 另外, 韭菜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和一些殺菌消炎的物質, 能促進胃腸蠕動和通暢,

素有“洗腸草”之稱。 年節期間受美味誘惑多食而引起消化不良的人群, 適當食用可幫助清腸胃。

養生小貼士:

韭菜味甘辛, 性溫, 有口舌生瘡、咽幹喉痛或是手腳心發熱、盜汗等陰虛內熱症狀, 或是患有眼疾(結膜炎)的人慎食。 另外, 韭菜的粗纖維含量很高,

雖然有助於通便治便秘, 但對出現腹瀉、消化功能較弱或患有腸胃炎的人, 可能引起腸胃不適或加重病情, 也應慎吃。 普通人一次也不宜進食過多, 以免加重消化負擔。 食用方面, 韭菜最好現做現吃, 久放或者隔夜不宜食用。

二、蘿蔔

新鮮多汁的蘿蔔是行氣醒胃的“能手”。 春節期間, 飯局連連, 美味吃不停, 不少人的腸胃因負擔過重而“造反”, 消化不良、腹脹腹痛、嘔吐、腹瀉或是便秘等消化系統病症高發。 建議家中可常備新鮮蘿蔔或老蘿蔔乾, 根據不同人群的體質和出現的症狀, 妙用蘿蔔可將一些早期消化不良的疾病“鎮壓”下去。 比如:對於吃得太飽出現食滯的普通人群, 可取適量老蘿蔔乾煮水喝以消積食;而對於陰虛內熱、實熱體質的人,

可適當用排骨煲些蘿蔔湯吃;但脾胃虛寒者, 吃蘿蔔最好用燜煮。

養生小貼士: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 蘿蔔性寒, 有助行氣, 脾胃虛寒或氣虛的人群不宜多食。 此外, 有慢性腸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出血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忌食蘿蔔, 以免誘發或加重病情。 鑒於蘿蔔有破氣之效, 服用人參、首烏等補氣藥的人群也應戒口, 以免“一補一破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