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切好西瓜易滋生細菌 該如何儲存了

實驗人員先將西瓜、刀具等沖洗乾淨, 把西瓜分別對半切開, 依次編號1, 2, 3, 4。 將其在空氣中放5分鐘後, 分別貼上保鮮膜, 再放入冰箱。 在2個小時、12個小時、24個小時和36個小時後, 依次將西瓜取出, 分別放入無菌台內刮取其表面5毫升左右作為樣品, 測定其細菌數量。

結果, 通過菌落數的多少, 能很直觀地看到西瓜表面細菌數量的變化。 由於細菌大小分佈不均, 實驗人員對細菌數量進行了粗略計算。 在冰箱存放2小時的西瓜, 約有10多個菌落, 冷藏12小時的有100多個, 冷藏24小時的則有至少300個, 冷藏36小時的至少達600個。

由此可見, 就算西瓜放入冰箱, 其表面依舊會滋生細菌。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老師解釋說, 這是因為, 在西瓜切開的過程中會沾染上細菌, 冷藏只能抑制細菌的繁殖, 並不能凍死病菌。 再加上西瓜富含葡萄糖、果糖等多種營養物質, 會為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必備的原料。

而這些致病菌往往會導致人食物中毒, 引起腹瀉等。

此外, 保鮮膜並不是萬能的, 有時也會有空氣漏進去, 並帶入細菌。 劉老師提醒, 西瓜放入冰箱最好別超過12小時, 最長不要超過24小時。 此外, 還要注意的是, 在切西瓜時一定要事先把西瓜、刀具和案板清洗乾淨, 西瓜最好現切現吃, 吃不完的儘早蓋上保鮮膜冷藏。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疾控中心胡玉城提醒, 把冰箱裡的西瓜拿出來吃時, 可以先將表面約1釐米的部分切除。

西瓜裹保鮮膜細菌更多

近日有媒體通過實驗發現, 將西瓜蓋上保鮮膜後放入冰箱, 細菌反而比沒保鮮膜的多。 專家解釋, 因為保鮮膜阻礙了西瓜降溫, 給細菌繁殖提供了條件。

“如果細菌的毒性大, 那麼很少數量的細菌就能致病。 ”

網友們紛紛大呼震驚, “用了這麼多年, 難道真的錯了?”

但該說法出現後不久也受到不少食品專家的質疑:實驗漏洞多。 “實驗能不能確保放在西瓜上的保鮮膜以及刀、砧板是沒有被污染過的呢?”一位高校老師表示, “個人認為實驗意義不大, 因為現實生活中, 冰箱中食物不封保鮮膜肯定是不合適的。 ”

不透氣細菌繁殖更快

食品安全專家、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認為, 使用保鮮膜保存的西瓜比不用保鮮膜的反而壞得更快。 因為, 西瓜在蓋保鮮膜之前, 其表面存在細菌和微生物, 如果保鮮膜的透氣透水功能不好, 溫度下降慢, 就會導致這些微生物或細菌繁殖得更快,

特別是產生厭氧反應後食物就很容易變質。

據悉, 保鮮膜太厚, 就會導致食物不能“呼吸”到氧氣, 從而發生厭氧發酵以致腐爛變質。 “需要注意的是, 一些人會覺得多封一層更能保鮮, 其實保鮮膜不但要保持水分不揮發, 還要讓裡面的二氧化碳能夠出去, 太厚反而不利於保鮮。 ”

夏季要如何挑選好吃西瓜

【看】看瓜皮:花皮瓜類, 要紋路清楚, 深淡分明;黑皮瓜類, 要皮色烏黑, 帶有光澤。

看頭尾:兩端勻稱, 臍部和瓜蒂凹陷較深、四周飽滿的是好瓜;頭大尾小或頭尖尾粗的, 是品質較差的瓜。

看瓜柄:綠色的, 是熟瓜;黑褐色、茸毛脫落、彎曲發脆、蜷須尖端變黃枯萎的, 是不熟就摘的瓜;瓜柄已枯乾, 是“死藤瓜”, 品質差。

【摸】用拇指摸瓜皮, 感覺瓜皮滑而硬則為好瓜, 瓜皮粘或發軟為次瓜。

【掂】成熟度越高的西瓜, 其份量就越輕。 一般同樣大小的西瓜, 以輕者為好, 過重者則是生瓜。

【聽】將西瓜托在手中, 用手指輕輕彈拍, 發出“咚、咚”地清脆聲, 托瓜的手感覺有些顫動, 是熟瓜;發出“突、突”聲,

是成熟度比較高地反映;發出“噗、噗”聲, 是過熟地瓜;發出“嗒、嗒”聲地是生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