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培養健康人格 走好八步成就一生

人的一生有八個階段, 只有解決好每個階段中的矛盾, 才能發展出健全的人格。

——埃裡克森

這句名言來自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1950年的著作《兒童期與社會》。 他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 把心理的發展分為八個階段, 每一階段都有一對特殊的心理矛盾與任務, 這些矛盾順利解決了, 人格就向健康發展一步。 這八個階段是:

信任與不信任(0-1歲):這個時期, 軟弱的嬰兒完全依賴成人照顧, 若嬰兒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則會對周圍的人產生信任感, 逐漸形成“希望”的品質;而如果他們得不到關心和照顧,

就會覺得世界不可靠, 形成害怕、懷疑的心理。

自主與羞怯(1-3歲):這個階段, 兒童開始有了獨立自主的要求, 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飯、走路、拿玩具等。 如果父母支持孩子去探索世界、積極地去解決問題, 兒童就會形成自我控制的品質;相反, 如果照料者對孩子的行為諸多控制, 不讓他們從行動中獲得成就感, 孩子就會產生羞恥感和自我疑慮。

主動與內疚(3-5歲):學前期的孩子有了創造性思維, 開始會規劃未來。 如果父母肯定孩子的想像, 兒童就會獲得主動性;若父母常常譏笑孩子的天真想法, 兒童就會感到內疚、自卑。

勤奮與自卑(5-12歲):在學習期的兒童, 如果可以從學習活動中產生勤奮感, 他們以後就會滿懷信心地投入到社會工作當中去;如果兒童不能發展出勤奮,

則會對自己缺乏信心, 覺得自己無能。

同一性與角色混亂(12-20歲):青春期的少年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我是誰”。 如果孩子能在這個階段認清自己, 產生清晰的角色認同, 有很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那麼他們就會形成同一感, 把握住“真正的自我”。 相反, 如果孩子不能將自我與社會要求統一起來, 就會出現角色混亂, 對周遭產生對立、反叛的消極態度。

親密與孤獨(20-24歲):在成年早期, 有牢固同一性的人能發展出親密關係, 培養出愛的品質;而角色混亂的人則無法建立友好人際關係, 選擇離群索居, 產生孤獨感。

繁殖與停滯(25-65歲):這是人成為父母、建立家庭和事業的時期。 如果在這個階段過得充實且幸福,

人們就會試圖把這些美好傳遞給下一代和其他人, 於是形成關心他人的品質;如果在這個階段過得並不如意, 人就會“專注自我”, 不在乎別人的困難和痛苦, 變得自私自利。

自我整合與失望(65歲以後):到了老年期, 人開始回顧自己的一生。 若前面七個階段都順利度過, 老人會覺得自己活得完整而充實, 會懷著感激向人間告別;而過去生活挫折不斷的人, 則對人生抱有遺憾, 甚至覺得人生毫無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