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祖師麻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陝西中藥志》

【拼音名】Zǔ Shī Má

【英文名】Bark of Girald Daphne, Bark of Tangut Daphne, Bark of Retuseleaf Daphne

【別名】祖司麻、走司馬、走絲麻、大救駕、黃楊皮、爬岩香、金腰帶、冬夏青、矮陀陀。

【來源】

藥材基源:為瑞香科植物黃瑞香、陝甘瑞香及凹葉瑞香的莖皮和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Daphne giraldii Nitsche2.Daphne tangutica Maxim.3.Daphne retusa Hemsl.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 洗淨, 剝取莖皮和根皮, 切碎, 曬乾。

【原形態】

1.黃瑞香 直立落葉小灌木, 高達50cm或更高。 全株平滑無毛。 根紅黃色。 小枝綠色或紫褐色。 葉互生, 常集生於小枝梢端;倒披針形, 長3-6cm, 先端尖或鈍, 全緣, 基部長楔形, 下延成極短的柄, 上面綠色, 下面被粉白色霜。 頂生頭狀花序, 有花3-8朵, 著生於短便上;無苞片;花被黃色,

簡部長6-8mm, 裂片4, 尖形, 長約為筒長之半;雄蕊8, 2列, 著生於花被管的近頂部;子房1室。 漿果卵形, 鮮紅色。 花期6月, 果期7月。

2.陝甘瑞香 本種與黃瑞香的區別為:花玫瑰紅色;葉條狀披針形, 長3-8cm, 寬0.5-1.8cm, 葉片皺縮, 邊緣反卷。

3.凹葉瑞香 本種與前2種的區別為:幼枝密被發黃或灰褐色剛伏毛, 老枝無毛。 葉片革質, 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 長3-4.8cm, 寬0.5-1cm, 先端鈍, 通常有凹缺, 基部楔形, 邊緣反卷。 頭狀花序頂生, 具總苞。 總花梗和花梗極短, 被黃色剛伏毛;花被外面淡紅紫色, 內面白色, 芳香, 裂片白色或微紅色, 無毛。 核果, 熟時鮮紅色, 無果柄。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山地疏林中。

2.生於山地林間。

3.生於高山地林間。

資源分佈:1.分佈于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2.分佈於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3.分佈於陝西、甘肅、四川、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呈長條狀, 捲曲, 厚0.5-2mm。 根皮外表面紅棕色, 較粗糙, 莖皮外表面褐黃色或灰褐色, 較光滑, 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 栓皮易成片脫落;內表面淺黃色至淡棕色, 有縱長紋理。 質韌, 不易折斷, 斷面具絨毛狀纖維。 氣微, 味微苦, 有麻舌感。 以條寬長, 皮厚, 有香氣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皮的橫切面:(1)黃瑞香皮木栓皮由10餘列木栓細胞組成, 黃棕色。 栓內層由數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組成。 皮層由10餘列近橢圓形的薄壁細胞組成, 有纖維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 韌皮部寬廣, 射線明顯, 寬1-2列細胞, 纖維束成層狀排列, 形成硬韌部, 纖維非木化, 軟韌部由3-5列薄壁細胞組成,

散佈有單個纖維。

(2)陝甘瑞香皮與黃瑞香皮類同, 但在韌皮部有淡黃色、細胞壁極厚的纖維, 常單個稀疏散在。

【化學成份】

1.黃瑞香根皮和莖皮主要含二萜和香豆素。 二萜類:黃瑞香丙素(daphnegiraldifin), 瑞香毒素(daphnetoxin), 12-羥基瑞香毒素(12-hydroxydaphnetoxin)。 香豆精類:西瑞香素(daphnoretin), 瑞香素(daphnetin), 即7, 8-二羥基香豆精(7, 8-dihydroxycoumarin), 瑞香甙(daphnin)即7, 8-二羥基香豆精-7-β-D-葡萄糖甙(7, 8-dihydroxycoumarin-7-β-D-gluc-coside), 7, 8-二甲氧基香豆精(7, 8-dimethoxy coumarin), 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 7-羥基-8-甲氧基香豆精(7-hydroxy-8-methoxy coumarin), 7-甲氧基-8-羥基香豆精(7-methoxy-8-hy-droxycoumarin)。 另含β-穀甾醇(β-sitosterol), 3, 4, 5-三甲氧基苯甲酸(3, 4, 5-trimethoxybenzoic acid), 丁香甙(syringin), 芫花素(genkwanin)即5, 4-二羥基-7-甲氧基黃酮(5, 4-dihydroxy-7-methoxyflavone)。

2.陝甘瑞香根皮含二萜、香豆精、木脂素類成分。 二萜主要為唐古特瑞香甲素(tanguticacine), 格尼迪木春(gniditrin), 上沉香毒(excoecariatoxin), 瑞香毒素(daphnetoxin), 瑞香醇酮(daphneolone);香豆精類成分有瑞香新素(daphneticin), 瑞香素(daphnetin), 西瑞香素(daphnoretin), 7-羥基-8-甲氧基香豆精(7-hydroxy-8-methoxycoumarin);木脂素主要為左旋-松脂酚(pinoresinol),

丁香樹脂酚(syringaresinol), 左旋-落葉松脂醇(lar-iciresinol), 左旋-雙氫芝麻素(dihydrosesamin)。 另含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

【鑒別】

理化鑒別 (1)樣品水浸出液適量, 蒸幹, 冷後加乙酸酥1ml, 微熱溶解, 加濃硫酸1滴, 溶液呈紅色。 (檢查皂甙)(2)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 加乙醇5ml, 冷浸24h, 濾過, 濾液濃縮至1ml, 供點樣用。 以7, 8-二羥基香豆素作對照。

點於矽膠G板上, 用氯仿-丙醇(4:1)為展開劑, 展距10cm, 置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 樣品與對照品色譜的相對應的位置處顯相同的螢光斑點。

【性味】味辛;苦;性溫;小毒

【歸經】肺;心經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散瘀止痛。 主風濕痹痛;四肢麻木;頭痛;胃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6g;或泡酒。

【注意】孕婦禁服。

【附方】①治心胃疼痛:祖師麻一錢五分, 甘草三錢。 水煎服。 (《寧夏中草藥手冊》)②治腰腿疼痛:祖師麻、防風、土青木香、羌活、獨活、透骨消、乳香、小茴、甘草,

黃酒煎服;女加四物湯, 男加四君子湯。 (《陝西中藥志》)③治四肢麻木:祖師麻三錢, 水煎, 煮雞蛋十個。 每日早晚各吃一個, 並喝湯一、兩口(冬天用較好)。 (《陝西中草藥》) ④治風寒感冒:祖師麻二錢, 生薑、蔥白為引。 水煎服。 (《陝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

1.《陝西中藥志》:用於跌打損傷, 周身疼痛, 頭痛;心胃病, 腰腿痛。 又治四肢麻木。

2.《陝西中草藥》;治感冒, 風濕疼痛, 中風麻木, 半身不遂, 皮膚癢疹。

【臨床應用】治療關節炎。 將祖師麻製成20%祖師麻醑, 用紗布四層浸透, 敷于患處, 蓋一層塑膠布後包紮。 10-30分鐘後, 局部有熱感、灼痛;4-6小時後出現水泡。 在無菌操作下抽出泡內積液, 經3-5天泡皮結痂脫落。 以後根據病情再敷, 一般2-4次即可。

或用祖師麻細粉200g, 加凡士林800g, 調成軟膏, 取適量敷於患部。 上蓋塑膠布, 包紮。 約6-8小時局部出現水泡, 處理方法同上。 亦可製成20%祖師麻膏藥, 用時將其烤熱, 待溫貼於患部。 貼敷30小時後, 局部出現癢感、熱感、紅丘疹、滲出液, 於第5-6天揭去膏藥。 待局部症狀消失後, 根據病情再貼, 一般貼2-3次。 共治療風濕性關節炎50例, 良性關節炎38例, 外傷性關節炎7例, 類風濕性關節炎5例, 腰痛、肌肉痛 ll例;結果共治癒66例(占59.5%), 好轉38例(占34.2%), 無數7例(占6.3%)。 祖師麻作為發泡劑, 可使局部迴圈改善, 起到祛瘀活血, 舒通血脈的作用。 用藥後如局部無反應, 則療效不佳。 治程中少數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反應, 如皮疹、發熱、嗜睡, 但均無不良後果, 停藥數日自行消失。 醑劑和軟膏局部反應較重, 適用于較重患者;膏藥適用於老年體弱、兒童、婦女等的腰腿痛。本品對皮膚、粘膜有穿透力,加工製作時須注意防護。

【摘錄】《中華本草》 

適用于較重患者;膏藥適用於老年體弱、兒童、婦女等的腰腿痛。本品對皮膚、粘膜有穿透力,加工製作時須注意防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