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學學孫思邈 養生有“四少”

■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老年醫療保健分會委員 李國東

“藥王”孫思邈是唐代杰出的醫學家和養生專家, 提出了“善養性”“治未病”“消未患”等養生理念。 他在《孫思邈方書》中說道:“口中言少, 心中事少, 腹里食少, 自然睡少, 依次四少, 神仙訣了。 ”寥寥數字, 道出了簡單易行的養生道理。

口中言少。 開口神氣散, 舌動是非生。 唾液與氣是人生命之本, 如長久耗散, 會導致傷神成疾。 歷代道家與佛家均以安心靜坐、少言寡語, 達到養精存神的目的。 適當放慢語速說話, 能收斂肺氣。 此外, 從養生角度來說, 進食、走路、如廁、躺下時都不宜說話。

心中事少。 老人不要每天心事重重, 有點事就放在心里琢磨。 遇事不妨“糊涂”一點, 這樣不僅可少生氣, 還能減少大量不必要的麻煩。 麻煩少了, 心情舒暢了, 對身體自然有益處。 很多老人經常為兒女的事情煩惱, 甚至經常跟他們慪氣, 不利于身心健康。 兒女是父母的心頭寶, 但放手的愛對兒女更重要。

腹中食少。 飲食要節制, 八成飽即可。 《黃帝內經》中說:“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養生三要》中也提到:“臟腑腸胃, 常令寬舒有余地, 則真氣得以流行而疾病少。 ”經常飲食過飽, 不僅會使消化系統長期負荷過度, 導致內臟器官過早衰老和免疫功能下降, 而且過剩的熱量還會造成體內脂肪沉積, 引發富貴病。 長期飽食還可能導致大腦早衰,

甚至引起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 誘發膽石癥、膽囊炎、糖尿病等。 偶爾一次進食過多的話, 可喝一杯酸奶, 幫助消食;此外, 飯后吃一些木瓜也能緩解消化不良, 還對胃潰瘍有一定療效。

自然睡少。 “久臥傷氣”, 如果我們過度貪圖安逸, 缺乏活動, 會引起人體氣血不暢, 筋骨脆弱, 臟腑功能減退。 因此, 老人要增加戶外活動, 比如飯后散步、傍晚打太極, 活動筋骨。 而且如果能做到口中話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 精氣神就不會消耗過多, 也就不需用更多睡眠補充體力, 道家所說的“精足不畏寒, 氣足不思飯, 神足不思眠”就是這個道理。 最佳睡眠時間應控制在每日7~8個小時為宜。 在保證睡眠質量的前提下, 還是不要太貪床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