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風濕與類風濕的區別

大家都知道, 在所有的關節炎的疾病當中, 風濕和類風濕是常見疾病。 從名字來看, 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同一種疾病, 只是有細微的差別。 其實, 風濕和類風濕疾病從定義到癥狀和病因、治療都是有很多的區別的。 而且如果患者錯誤的把風濕病的治療方式用于類風濕疾病, 可能會導致疾病久治不愈。

當然, 如果不論是風濕還是類風濕關節炎都是發病率不低的疾病, 屬于常見病和高發病, 如果在患病后不及時的接受治療都可能引發危害。 為了避免治療錯誤, 最好是了解風濕與類風濕的區別。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 風濕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 病初起時常有咽峽炎、丹毒等感染病史。 風濕熱起病較急, 且多見于青少年。 風濕性關節炎可侵犯心臟, 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并有發熱、皮下結節和皮疹等表現。

風濕性關節炎有兩個特點: 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 不能活動, 發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 其次是肩、肘、腕關節, 手足的小關節少見;二是疼痛游走不定, 一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 一段時間是那個關節不適, 但疼痛持續時間不長, 幾天就可消退。 血化驗血沉加快, 抗“O”滴度升高, 類風濕因子陰性。 治愈后很少復發, 關節不遺留畸形, 有的病人可遺留心臟病變。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于機體免疫系統出現功能紊亂, 產生了大量類風濕因子侵犯滑膜引起滑膜炎性反應, 是一種常見且頑固的慢性關節炎, 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四肢小關節, 可引起全身的關節腫脹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礙, 是主要致殘性疾病之一。

雖不屬于遺傳性疾病, 但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多發生于20~40歲女性。 早期癥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活動不便, 時輕時重, 反復發作, 遷延不愈, 常遺留骨關節強直畸形。 雖然少數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 但絕大多數病人無心臟癥狀, 類風濕因子陽性。 由此可見, 風濕與類風濕雖然都是關節炎, 都有關節疼痛癥狀, 但并不是同一種病, 不能混為一談。

這里需要提醒的是, 夏季是風濕和類風濕疾病治療的最佳季節, 因為此時溫度較高, 身體機能處于活躍時期, 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此外, 患者風濕和類風濕疾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 患者需要注意保暖, 保持衣物的清潔干爽, 此外要多運動, 提高身體免疫力, 以幫助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