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立秋養生調養四原則

8月7日, 是傳統節氣中的重要節氣“立秋”。 立秋後, 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 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 專家提醒, 秋季養生, 凡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精神情志, 皆以“養”和“收”為原則:起居宜“早睡早起”, 飲食需“少辛多酸”, 鍛煉宜輕鬆平緩, 精神需安神養氣。

飲食調養:“少辛多酸”慎進補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 也是陽氣漸收, 陰氣漸長, 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 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 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原則, 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

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 以補充夏季的消耗, 但不能“亂補”。

在立秋過後, 很多“苦夏”、在夏天裡食欲比較差的人, 食欲逐漸好轉, 因此主動或被動地開始貼秋膘;一些老人更講究主動貼秋膘。 不過專家提醒人們,

不要急著貼秋膘。 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 還沒有調理過來, 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 會增加腸胃負擔, 影響胃腸功能。 因此吃肉要適當, 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 再多增加肉食。 那些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風等疾病的人, 不宜攝入肉食太多。

立秋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 儘量少吃蔥、薑、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 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 要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藥物, 可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 另能調理脾胃功能, 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與肉食相比, 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

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 中醫養生還提倡立秋後每天早晨喝粥, 粥利於健脾, 可助脾胃滋陰, 平衡健旺的陽氣。

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 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 都不能任意多吃, 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 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 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 勢必更助濕邪, 損傷脾陽, 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 空氣中缺少水分, 人體同樣缺少水分。 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 晚晚蜜湯。 ”白天喝點鹽水, 晚上則喝蜜水, 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 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

起居調養:“早睡早起”忌貪涼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 應開始“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 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 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 且防收斂之太過。 秋季適當早起, 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 對於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有一定意義。

立秋時節, 暑熱未盡, 雖有涼風時至, 但天氣變化無常, 早晚溫差大, 白天仍然炎熱。 此節氣中多加強夜裡的睡眠時間很有道理, 正好借此以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 秋季早睡, 完全符合“養收之道”的養生原則。 一般來說, 秋季以晚9點至10點入睡, 早晨5點至6點起床比較合適。 睡前可吃些養心陰的食物, 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等, 有益健康;睡前用溫水泡腳,

可助睡眠。

“秋凍”, 是順應秋季自然收斂的養生需要的。 適當秋凍可保證機體從夏熱順利過渡到秋涼, 提高身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和抗寒能力, 從而激發機體逐漸適應寒冷環境, 這對冬季常見的各種疾病, 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

專家建議, 在溫差變化不是很大的初秋別忙著加衣, 特別是青壯年, 原則是“使身體略感涼意, 但不感覺寒冷”。 秋天也是鍛煉孩子禦寒能力的最好時段, 增強他們的抗病能力,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專家提醒, 初秋別給孩子穿得太厚, 孩子極易因出汗而把內衣浸濕, 待安靜下來後, 風一吹, 就易感冒傷風。 而應根據孩子的年齡、體質和氣溫變化靈活掌握“秋凍”, 使其逐漸適應。 但自身調節能力較差的幼兒、禦寒能力減弱的老人、患有氣管炎、胃炎、慢性病, 以及體溫調節功能差的人不適宜“秋凍”。

同時, 入秋之後, 晝夜溫差大, 而人體免疫力極大降低。 長時間吹空調、風扇, 或是在比較涼的夜間睡涼席, 都可能導致局部酸疼、腹瀉等問題。 而關節炎、頸椎病、肩周炎、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涼而復發。

運動調養:輕鬆平緩不過度

立秋後,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鬆平緩的項目。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專家建議,登山是立秋之後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迴圈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並能降低血糖,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爬山時溫度變化較為明顯,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此外,立秋後郊遊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宜進行此項運動。對年老體弱者,也不可一味強調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不測。同時,入秋後可逐漸進行一些步行、太極拳、洗冷水浴等耐寒鍛煉,有助於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秋季人體的柔韌性和肌肉的伸展度下降,運動前要熱身以舒展肢體,運動中不應突然加大運動量。

精神調養:安神養氣莫悲秋

秋風秋雨使人愁,這並不完全是審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著一定的生理原因。大腦底部的松果體,能分泌褪黑激素,它能誘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歡。夏日,由於陽光充足,這種褪黑激素分泌較少。入秋後,日照時間減少,強度減弱,這種激素分泌增多,情緒自然就容易消極,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此外,在低溫條件下,人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處於受抑狀態,易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從而進一步導致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

專家認為,要克服悲秋情緒,在精神調養上,應培養樂觀豁達的胸襟,保持心情舒暢,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要少一些懷舊情緒,多想想美好的未來,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以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宜安養神氣,寧神定志,忌抑鬱惱怒,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使肺氣清肅,保養肝臟。對呼吸系統來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人在開懷大笑時,可吸收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隨著流暢的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而關節炎、頸椎病、肩周炎、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涼而復發。

運動調養:輕鬆平緩不過度

立秋後,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鬆平緩的項目。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專家建議,登山是立秋之後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迴圈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並能降低血糖,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爬山時溫度變化較為明顯,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此外,立秋後郊遊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宜進行此項運動。對年老體弱者,也不可一味強調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不測。同時,入秋後可逐漸進行一些步行、太極拳、洗冷水浴等耐寒鍛煉,有助於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秋季人體的柔韌性和肌肉的伸展度下降,運動前要熱身以舒展肢體,運動中不應突然加大運動量。

精神調養:安神養氣莫悲秋

秋風秋雨使人愁,這並不完全是審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著一定的生理原因。大腦底部的松果體,能分泌褪黑激素,它能誘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歡。夏日,由於陽光充足,這種褪黑激素分泌較少。入秋後,日照時間減少,強度減弱,這種激素分泌增多,情緒自然就容易消極,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此外,在低溫條件下,人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處於受抑狀態,易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從而進一步導致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

專家認為,要克服悲秋情緒,在精神調養上,應培養樂觀豁達的胸襟,保持心情舒暢,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要少一些懷舊情緒,多想想美好的未來,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以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宜安養神氣,寧神定志,忌抑鬱惱怒,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使肺氣清肅,保養肝臟。對呼吸系統來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人在開懷大笑時,可吸收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隨著流暢的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