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水果月餅實則是用“冬瓜香精”製成

導語:隨著中秋佳節的到來, 市面上到處都是月餅銷售, 月餅的品質也參差不齊, 有市民就吃到標明是水果月餅的冬瓜香精月餅, 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調查 水果月餅冬瓜做不是秘密

昨天中午, 記者來到鄭州黃河食品城, 各個店鋪裡堆滿了月餅, 當記者表示想買水果月餅時, 一家店主熱情地迎了上來。 “有, 哈密瓜、草莓都有, 這些黃袋包裝的都是!”

說完, 店主拿了一個哈密瓜月餅遞過來。 在比較鳳梨、哈密瓜、金橘三種味道月餅後, 記者發現不僅包裝一樣, 連配料也都一模一樣, 都是冬瓜蓉、白砂糖、食用植物油、食用香精等。

“味道不同, 怎麼配料都一樣呢?”老闆拿過來對比著看, 最後不得已說, “裡面有香精”。

在問另一家月餅店的老闆時, 對方非常直率:“都是冬瓜蓉, 沒有水果做的月餅, 想吃水果還不如直接去買水果吃呢!”隨後記者又走訪了5家店鋪, 發現水果月餅都不含水果, 價格均在2元至3元之間。

在黃河路東明路的一家品牌月餅店裡, 店員說有用水果果肉做的月餅, 有鳳梨、草莓兩種味道。 這些水果月餅採用統一配料表, 標明的成分是果蔬、白砂糖、麥芽糖漿、植物油、澱粉、檸檬酸, 但沒有標明果蔬含量。 75g一包的價格是5.5元。

說法 水果還是果味有明確規定

鄭州“的姐”李女士說, 她不吃水果月餅, 去年就知道是用冬瓜做的, 之後就沒再吃過。 但當被告知果味月餅和水果月餅不一樣, 冬瓜做的是果味月餅時, 她一臉茫然。

河南烘焙協會副會長李培育告訴記者, 水果月餅必須含有果肉, 果味月餅選冬瓜做餡料是因為冬瓜多纖維, 做月餅餡料容易成型, 但味道主要靠食用香精。

他還說, 現在較大的廠商已經很少生產果味月餅了, 而是改做水果月餅, 如今消費者都強調天然, 香精越少越好。

記者查詢發現, 在《月餅國家標準》(GB19855-2005)中對於水果類月餅有明確規定:包裹以水果及其製品為主要原料加工成餡的月餅。 餡料中水果及其製品的用量應不低於25%。 超過25%為水果月餅, 低於此標準則為“水果味”月餅。

一家生產月餅的本地食品公司總經理劉文生還專門分析了用冬瓜做餡料的三個主要原因:保質期長, 成本低, 口感也好。

他說, 國家標準一直在提高, 對香精含量、餡料含量都有明確要求, 他們今年只生產了水果月餅, 沒有果味月餅。 水果月餅一般保質期是60天, 而果味月餅保質期則在90天。

水果月餅裡 餡料是冬瓜

昨天下午, 在中山做生意的劉女士在一盒包裝精美的月餅禮盒中, 挑出一個刻有“鳳梨”二字的月餅當下午茶, 可是吃到最後她也沒有吃到一塊“鳳梨”。

仔細查看包裝盒上所標的配料表, 她訝異地發現, “鳳梨”餡料竟是冬瓜!再看草莓和哈密瓜月餅, 配料表裡排在首位的依然是冬瓜, 壓根沒有月餅上標注的草莓、哈密瓜。

“水果月餅大多用冬瓜做餡料, 這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中山咀香園副總經理張延傑介紹, 新的《食品餡料》標準規定, 水果月餅餡料配方中的鮮果含量要占到25%以上, 才能稱為水果月餅, 否則只能是“水果味月餅”。

“現在做水果月餅的廠家少了, 市面上的水果月餅其實是水果味月餅, 主要成分是冬瓜。 ”張延傑說,

用冬瓜替代水果, 是因為冬瓜提取的纖維無味, 適合加工成月餅餡。

另外, 冬瓜成本很低, 而如果用果肉做餡料, 成本就高多了, 以現有的技術水準, 要達到原汁原味地在月餅餡料中保鮮水果也比較難。

張延傑說, 雖說“水果月餅”與“水果味月餅”, 只一字之差, 但含義卻大不一樣。 “水果味月餅只是在冬瓜餡料加上哈密瓜、鳳梨等附有水果味道的香精, 裡面沒有鮮果。 ”

品牌月餅廠商家會在包裝上標明“鳳梨味”“鳳梨味”等月餅, 而一些小廠家則會對“水果味”進行淡化處理。

記者昨日隨機採訪了數十位市民, 幾乎沒人知道, “水果月餅”裡沒有水果, 他們認為“水果月餅”與“水果味月餅”只是名字不一樣, 沒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