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鐵莧菜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鐵莧菜的功效與作用

鐵莧菜學名:Acalypha australis Linn.

英文名:Copperleaf

科名:大戟科 Euphorbiaceae

Herba Acalyphae

(英)Copperleaf Herb

別名 血見愁、海蚌念珠、葉裡藏珠。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鐵莧菜Acalypha australis L. 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 高30~60cm, 被柔毛。 莖直立, 多分枝。 葉互生, 橢圓狀披針形, 長2.5~8cm, 寬1.5~3.5cm, 頂端漸尖, 基部楔形, 兩面有疏毛或無毛, 葉脈基部3出;葉柄長, 花序腋生, 有葉狀腎形苞片1~3, 不分裂, 合對如蚌;通常雄花序極短, 著生在雌花序上部, 雄花萼4裂, 雄蕊8;雌花序生於苞片內。 蒴果鈍三棱形, 淡褐色, 有毛。 種子黑色。 花期5~7月, 果期7~11月。

生於山坡、溝邊、路旁、田野。 分佈幾乎遍于全國, 長江流域尤多。

採制 夏、秋季採割,

除去雜質, 曬乾。

化學成分 含生物鹼、黃酮甙、酚類。

性味 性涼, 味苦、澀。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 利濕, 收斂止血。 用於腸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癰癤瘡瘍、皮膚濕疹。

【別名】人莧、血見愁、海蚌含珠、撮鬥裝珍珠、葉裡含珠、野麻草

【來源】大戟科鐵莧菜屬植物鐵莧菜Acalypha australis L., 以全草入藥。 夏秋採集全草, 去泥土, 曬乾。

【性味歸經】苦、澀, 涼。

【相關藥材】短穗鐵莧菜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消積, 止痢, 止血。 用於腸炎, 細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小兒疳積, 肝炎, 瘧疾, 吐血, 衄血, 尿血, 便血, 子宮出血;外用治癰癤瘡瘍, 外傷出血, 濕疹, 皮炎, 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0.5~1兩。 外用適量, 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鐵莧菜(別名海蚌含珠、血見愁、人莧)

特徵及用途:一年生草本植物,

高20~40釐米。 6~9月開花, 9~10月結果。 葉互生, 卵狀菱形或卵狀披針形, 邊緣有鈍齒, 花序腋生, 雄花序穗狀, 雌花序藏於對合的葉狀苞片內, 所以叫“海蚌含珠”。 果小, 三角狀半圓表, 表面有毛。 生於山坡、草地、路旁及耕地土中, 分佈幾遍及全國各地。 全草含鐵莧菜堿, 有止血、抗菌、止痢、解毒等功能, 藥用全草, 用以防治腸炎病, 對爛鰓病也有效。 可單用, 也可與地錦草等合用。

使用方法:治療腸炎和爛鰓病, 用幹鐵莧菜和幹辣蓼各125克, 混合後加水煎煮2小時, 拌餌料投喂3天, 每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