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山藥的常用吃法及注意事項

山藥, 又稱為薯蕷。 山藥味甘、性平, 入肺、脾、腎經;不燥不膩;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氣虛燥、痰喘咳嗽、腎氣虧耗、腰膝酸軟、下肢痿弱、消渴尿頻、遺精早洩、帶下白濁、皮膚赤腫、肥胖等病症。

概述:

《本草綱目》概括山藥的功用五項“益腎氣, 健脾胃, 止泄痢, 化痰涎, 潤皮”。 山藥煮粥或者用冰糖煨熟後服用, 對身體差、腸炎、腎虧等慢性病均有療效。

1.補益脾胃:治療脾胃虛弱、泄瀉、體倦、食少、虛汗。

2.益肺滋腎:本品不寒不燥, 味甘質潤, 可治療肺腎虛損的消渴、遺精、帶下等病證。

警告

1.山藥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裡含的植物堿, 少數人接觸會引起山藥過敏而發癢, 處理山藥時應避免直接接觸。 山藥與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與鹼性藥物同服;

2.不可以生吃, 因為生的山藥裡有一定的毒素。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適宜糖尿病患者、腹脹、病後虛弱者、慢性腎炎患者、長期腹瀉者;

3.山藥有收澀的作用, 故大便燥結者不宜食用;另外有實邪者忌食山藥。

常用吃法:

(1)土雞燉山藥(煨湯)

主料:鮮山藥2000克, 鮮雞塊1000克。 輔料:蔥2根(切段), 薑片3片, 芝麻油、鹽、胡椒粉各少許。 做法:1、將山藥切成段。 2、用高壓鍋將雞快稍壓三成熟後倒入山藥段並加入輔料再用微火燒20分鐘即可。

(2)清炒山藥片

主料:鮮山藥若干。 輔料:蔥2根(切段), 蒜苗1根(切碎), 薑片、醋、芝麻油、鹽、胡椒 粉各少許。 其做法與醋炒藕片樣。

(3)山藥炒肉片

主料:鮮山藥200克, 裡脊肉300克。 輔料:胡蘿蔔50克, 小黃瓜50克, 蔥2根(切段), 薑片3片, 鹽、酒、胡椒粉各少許。 藥材:黃芪5錢, 防風3錢, 白術2錢, 大棗10顆。 做法:1、將胡蘿蔔、小黃瓜用鋸齒刀切段。 2、藥材加薑片用4碗水煮成1碗藥汁備用。 3、裡脊肉切薄片並加入所有調味料拌醃。 4、油少許炒香蔥段後,

放入肉片拌炒至變色。 5、倒入山藥、胡蘿蔔及小黃瓜, 淋下藥汁後加鹽調味炒約1分鐘即可。

(4)將新鮮山藥去皮洗淨, 切成黃豆顆粒大小, 放入豆漿機磨煮, 即食, 稱為山藥漿(可以加適量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