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九個習慣換上好心情

俗話說, 心由境生, 良好的日常習慣能影響甚至改善心理狀態。 近日, 美國MSN網站刊文, 盤點了能改善心理健康的9個日常習慣, 而且這些小習慣很容易融入我們的工作生活中, 讓人們每天都有好心情。

抬頭挺胸走路。 一項研究發現, 走路時有意識地主動抬起頭、挺起胸、肩後擴, 更可能有好情緒、好心情。 美國《時代》週刊報導說, 如果走路時松肩彎背, 人們更可能糾結於負面想法, 而非積極念頭。

不要“走到哪兒拍到哪兒”。 你或許認為拍攝下有意義的時刻、場面, 會讓你記憶更深刻, 但發表于《心理科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人們常有“拍下就忘”的表現。 如果確實想要拍照留念, 聚精會神於要拍攝的事物上, 記得享受當下。

堅持運動。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項研究發現, 每週運動3次可降低19%患抑鬱的風險。 另一方面, 運動還能有效緩解抑鬱情緒。 心情不好的時候, 可以嘗試走走路、跑跑步。

停止拖延時間。 由於害怕或焦慮而將任務完成時間拖得越長, 一個人就會越頭痛、心煩、心虛。 可以先聽聽音樂、運動健身來緩解內心壓力, 然後做好計畫立即執行。

結束“有毒”的婚姻。 如果伴侶總是令人失望, 這樣的婚姻會逐漸消蝕人的自尊心, 最終令人焦慮甚至抑鬱。 要傾聽友人或家人對伴侶的客觀看法, 並反省、留意自己是否身處有害的婚姻中。

增加睡眠時間。 如果睡眠不足, 身體就不能正常工作, 而充足的睡眠是“神藥”。 如果發現自己有入睡困難的問題, 應儘快查明原因。 若實在不能保證正常睡眠, 應尋求專業的治療。

給自己留點時間。 在打理朋友、家人、同事的關係時, 我們希望讓每個人都滿意、高興, 而這意味著忽略了自我。 擠出些時間來獨處, 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有助於抵禦焦慮、抑鬱。

少玩電子設備。 智慧手機、平板和筆記型電腦會過度刺激大腦、眼睛, 長期使用不僅不利身體健康, 還會給心理帶來巨大負擔。 嘗試每週進行“電子解毒”, 如半天或幾個小時不接觸電子設備。

停止一心多用。 吃飯時發電郵、走路時聽音樂、聚會時玩手機……有研究顯示,

一心多用會令人壓力倍增。 聚精會神地做一件事, 深入地感受一件事, 會讓你的心靈輕鬆愉悅很多。


↑點擊去參與測試 拜拜粗腰肥大腿↑